与此同时,人民武装、防震减灾、机关事务、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工商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侨联、外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史志、供销、气象、水文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回望2022,这一年,形势很难,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受减税降费、留抵退税及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县级财政运行压力巨大,仅疫情防控投入就占全年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我们坚持抓好税源培育,税收收入在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的基础上不跌反增,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回望2022,这一年,工作很拼,我们战胜困难的意志无比坚定!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和“六个一”措施,搭建政府与企业“零距离面对面”沟通的桥梁并组建工作专班,项目签约、开工、入库、竣工和达产效率大幅提升。精准打出稳增长“组合拳”,抢抓政策“窗口期”,持续加大“跑省进厅”工作力度,获上级支持资金创历史之最,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底盘。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这一年,梁河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份成绩、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苦干实干、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梁单位、驻梁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为梁河发展付出不懈努力的历届老领导、老干部,向定点帮扶梁河的中色集团、上海青浦、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云南师范大学、世博集团,向为梁河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家,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投身梁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挑战:经济总量小,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工业发展存在较大短板,新财源增长点少,财政收支矛盾愈加凸显,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依然较大;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特色产业开发仍处于价值链低端,群众增收渠道相对单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艰巨繁重;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仍不够优质,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政府谋划布局新产业的能力还需加强,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业务能力不足、纪律要求不严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后将以更大力度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二、2023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前进道路上,时代的机遇在召唤着我们:一直以来,国家、省、州对梁河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帮助,随着脱贫攻坚、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帮扶合作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赋予了梁河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加速赶超的强劲动能,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梁河的后发潜力逐步释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前进道路上,逆境的挑战在催促着我们:受疫情影响,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滑,作为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梁河,我们没有理由不自我加压,奋力跟上全国全省全州的发展步伐;更没有理由不奋起直追,全力在全州范围内争先进位。前进道路上,明天的希望在激励着我们: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小微实体经济、群众就业和稳经济复工复产等政策叠加,2023年将是产业发展和项目投资提振奋进的一年。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三年的战疫实践中磨练了意志、锤炼了作风,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愿望更加强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加速回归,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住国家、省、州的“一揽子”政策利好,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和州委“三支柱一标杆”工作重点,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环境、大抓招商,实施“乡村振兴提标、县城扩容提质、文化旅游提档、对外开放提速、示范创建提级”“五大行动”,聚焦工作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葫芦丝之乡·康养新梁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
2023年政府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万元GDP能耗完成州下达任务。
完成以上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五大行动”,着力推进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三农”、稳增收,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提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坚决守住防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拓展协作帮扶成效,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实现1万元以下的脱贫人口动态清零目标,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和扩大工资性收入,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13908人次以上、工资性收入达10341元以上,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增幅保持在18%以上,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下降占比控制在2%以内。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确保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争创6个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1个100万元以上的“标杆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好“7个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农业产业项目28个,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000万元,建设3.96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实施10万亩烤烟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推进“回龙茶+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茶区发展、“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散养户”产业联合体模式,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2.46万亩、产量7.53万吨,茶叶6.2万亩、产量3950吨,甘蔗6.2万亩、产量35万吨,烤烟4.63万亩、产量12.5万担,畜牧业总产值3.9亿元以上。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多元化发展滇皂荚、葫芦丝、白花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稳步增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干部规划家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谋划建设农村产业路、旅游路、乡村路,加强农村电、网、水等建设管护,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分区域、分层次、分批次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创建,打造勐养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丙赛、帮盖、关璋等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公厕15座、户厕940座,治理农村黑臭水体,鼓励群众在庄前屋后植树增绿。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打造平易、清平等示范点建设,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