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10.“5+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指粮油、生猪、柑橘、蚕桑、蔬菜五大主导产业,水产、肉牛、中药材、花椒四大特色产业。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12.就业创业“四项工程”:指返乡创业扶持回引工程、技能技术培训提升工程、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和就业载体建设工程。
13.“8·12”:指我县2020年8月12日因大暴雨所引发的洪涝自然灾害。
14.“7·10”:指我县2021年7月10日因大暴雨所引发的洪涝自然灾害。
15.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6.四个自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7.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8.三方会审:指提请县委、县政府审定的重大事项,在审议前须经纪委监委、审计、司法三方审查,并分别出具审查意见的制度。
19.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0.一岗双责:指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21.“125”总体工作思路:指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坚定朝着建设“老区振兴、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示范县这一目标奋斗前行,集中力量实施“双十”工程,聚焦聚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改善、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五大主战场”,全力以赴把产业做强、把城乡做美、把基础做牢、把民生做实、把环境做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22.双十工程:“十件大事”主要指,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县建设工程、工业产业倍增工程、县城河西中部组团建设工程、汉巴南铁路(仪陇段)建设工程、高速公路联网建设工程、朱德故里景区—马鞍镇景镇融合发展工程、亭子口(仪陇段)、罐子坝(仪陇段)灌区建设工程、嘉陵江三桥建设工程、张思德干部学院暨培训总部建设工程、技师学院及K12学校建设工程。“十大行动”主要指,青年干部能力提升行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教育内涵提升行动、全国卫生县城创建行动、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行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动、金城镇功能提升优化行动、医疗资源优化提升行动、产业链供应链数智赋能行动、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提升行动。
23.五个现代化仪陇:指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生态优美、活力迸发的现代化仪陇。
24.南充打造“全国汽摩配产业示范基地”: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提出,南充建设临江新区,打造全国汽配产业基地。
25.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示范区分为全域旅游示范县(含县级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州)。
26.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指由商务部等17个部门推动的,“十四五”时期,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建设行动。
27.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指农村生活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
28.三名工程:指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工程。
29.爱国卫生运动:指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它以改善城乡环境,解决突出卫生问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主要内容,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0.四名工程:指名医院、名科室、名医生、名护士培育工程。
31.“三留守”人员:指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32.“八五”普法: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33.新时代“枫桥经验”: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新枫桥经验。
34.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35.亩均论英雄:指通过对企业亩均效益的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的改革举措。
36.标准地:指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37.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