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8日在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安顺市平坝区人民政府 王金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省委主战略主定位,紧扣市委“1558”发展思路,聚焦区委“五区平坝”发展目标,奋力推动“四化”建设,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迈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平坝实践新步伐。
一年来,我们承压前行抓发展,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地区生产总值整体呈稳中有进态势,全年完成148.24亿元,增长3.4%;工业经济实现扭负为正,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4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9亿元,增长4.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2亿元,增长41.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58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9.22亿元和253.02亿元,增长10.5%和11.3%。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扩投资,发展后劲得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在全市前列,全年完成140.98亿元,增长20.1%。实施重大项目67个,完成投资47.46亿元。争取上级各类到位资金19.22亿元,同比增长44.4%,为历年最多。成功引进着手科技、航新航空等优强企业22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7.94亿元。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发展后劲更足!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保稳定,安全底线守好守牢。坚持一手抓经济恢复增长,一手抓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金融风险底线,守住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底线。全区上下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投入了大量精力,付出了艰辛努力,确保了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践初心,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773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52元,增长8.4%,居全市第一。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24个,新增学位2160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共体总院完成组建,实现“六统一”管理。建成医疗次中心1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获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民生答卷持续书写,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促集群、延链条,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首位,一产抓质效、二产抓增量、三产抓提速,以产业之进助推高质量发展之稳。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三大”工业重点产业稳步推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户。乐平通用机场项目成功纳入省级重大项目建设“盘子”,黎盛精密、安寅机械、安腾制造等7家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发展,协力启航、通顺矿山、德仕昌等项目建成投产,以黎阳国际为核心的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链正在形成,“121”航空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在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中展现了平坝担当。康命源二期、隆相高分子新型材料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型建材产业稳步发展。三力制药二期建成投产,花山医疗、贵毕酒业、康盛宏食品等项目加快建设,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培育取得实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户,固达电缆、国塑科技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黎阳国际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农业产业稳产增效。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好34.08万亩耕地和29.2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29.01万亩、产量9.53万吨。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全省唯一探索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新增耕地指标核定的县区,核定粮食产能6.1万公斤。“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有序推进,蔬菜种植面积达43万亩(次),水稻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大农科技世界农场建成投用,贵州肉牛大数据交易结算中心投入运营。同步推进茶叶、水果、中药材和林下经济发展。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第三产业稳步向好。成功承办第九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屯村获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昊禹·稻花乡里”入选贵州十大油菜花海赏花地名单,航空小镇入选贵州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全年接待游客387.32万人次,同比增长33.88%,旅游综合收入43.34亿元,同比增长50.75%。成功培育限上商贸企业9家、规上服务企业1家。黎阳国际成为全市唯一获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全区外贸进出口额达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49%,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居全市第一。
(二)强功能、提品质,城镇面貌持续改观。坚持功能提升与城市管理同向发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四改”工作有力推进,我区被列为省级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一年来改造完成老旧小区10个、背街小巷8条,新增燃气管道12.2公里,城镇品质不断提升。乌长高速平坝段项目有序推进,沪昆高速平坝段扩容项目启动实施,龙肖路至平黎大道南段连接线建成通车,原贵黄三中队“瓶颈路”顺利拓宽,羊昌至穿石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建成投用海绵城市项目4个。新增公共停车位485个、5G基站171个。新增农村污水处理站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9.26%。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6.73%,均排全市第一。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综合测评中,我区居全省第2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