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4日)

  (四)全力以赴兴旅游,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精深开发资源。依托“特意性”资源,完成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实施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三年行动。加快赤水大瀑布、竹海等主要景区提质升级,布局实施精品酒庄、特色农庄、研学基地、文娱综合体等沉浸式体验式业态,启动天泽门、聚金门、东门合院等产城旅融合节点打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红色、河运、生态、非遗等文旅资源,推出主题剧目、夜间话剧等展演活动,实现革命历史陈列馆布展开放,用心讲好赤水故事。广泛拓展客源。全力抓好“引客入赤”,设立成都、重庆、上海、广州四大营销中心,深耕成渝重点市场,挖掘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潜力市场,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打造一批网红街区、网红门店、网红产品,加速媒体引流、活动引流、网红引流、品牌引流,不断提升赤水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服务。推动酒店晋星、民宿晋级、餐饮提质,打造旅游品质亮点。集中开工榕宿洞境、丙安西街等8个精品民宿项目,促进全竹宴、丹霞宴等特色美食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推出系列标志性文创产品,大力构建“场景+住宿+多业态”的旅游小生态圈。规划实施重点景区联通工程,启动两篾路提档升级项目,不断完善“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全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和20%以上。

  (五)全力以赴抓改革,释放开放发展新活力。深化改革牵引。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加快构建偿债、发展、运营“三大体系”,持续增强国有企业实体转型和抗风险能力。重塑财政管理体系,严格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管财理财水平。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持续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构筑营商高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大力破除隐性壁垒,系统集成惠企政策,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深化“企业之家”创建,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让企业放开手脚干、放下包袱闯、放心大胆投。健全完善招商服务机制,全面提高签约转化率,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7.5亿元以上。突出开放赋能。发挥“桥头堡”优势,大力推动资源引产业、市场换投资、环境带旅居,加速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生活链。持续跟进泸遵高铁、渝赤叙高速、G4215扩容前期工作,努力以重大交通突破带动区域合作突进。深化“金湾·赤水”东西部协作,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全年引育外贸实绩企业2家以上,完成进出口总额1亿元以上。

  (六)全力以赴惠民生,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抓牢就业增收。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促进脱贫人口、易地搬迁劳动力、城镇低收入群体、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以上,落实创业担保贷款1500万元以上。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办好职业技能大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抓好教育医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争取教育资金1.3亿元以上,全面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创优行动;巩固“教共体”改革成效,深入开展教师“县管校聘”[19]改革;实施城西幼儿园、第四小学、育才学校等5个新(改、扩)建项目,确保官渡第二幼儿园和长期中学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600个以上。聚力医疗提质升级,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实现长沙中心卫生院和市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投用,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抓实民生保障。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3+1”保障[20],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打造“赤心助”品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推进大同、葫市等4个区域养老中心提档升级,促进医康养融合发展。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保持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8%以上。

  (七)全力以赴增底色,厚植绿水青山新优势。坚持科学治污染。强化工业源、移动源、点面源协同管控,实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率提升至96%以上。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末端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外业普查。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切实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坚持系统护生态。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流域渔政执法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强化赤水河流域岸线“四乱”[21]整治,加快五桂桥片区生态系统治理,完成长嵌河治理工程,清理退出小水电站6座。继续实施树种结构调整4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12.6万亩,启动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绿色出行示范项目,让美丽生态扮靓宜居家园。坚持联动促转化。深化“两山”转化赤水实践,抓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健全生态产品产权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协同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开辟“变绿为金”的新通道。

  (八)全力以赴防风险,开创社会稳定新局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控新增债务,化解存量债务,全面落实增收化债举措,继续压减“三公”经费16%以上、非刚性支出20%以上;全力盘活处置闲置低效资产和19个停缓建项目。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大力构筑安全屏障。严格落实市委“十五字”要求,强化道路交通、地质灾害、食品药品等领域监管,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建成气象防灾减灾中心,推进全域应急管理数字化、一体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抓好“四题治理”“十无一讲一创”[22]等社会治理创新,持续壮大“竹都勤务”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时俱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5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