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向开放要红利。借助集大高铁路网建设契机,主动融入“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乌大张”区域联动发展的“朋友圈”,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优势强项,谋求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构建县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借力“一带一路”东风,用足用活乌兰察布市在进出口方面的优惠政策,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鼓励三爱富、科德化工、盈科纳米等企业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深度和广度,年内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以上。
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规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骅扬、新太元等公司创建“创新型”“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市计划,紧盯数字智能、绿色循环、医疗卫生等人才短缺领域,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既在“真金白银”等“硬环境”上拿出诚意,也在服务保障等“软实力”上用心用力,年内至少拿出100套住房保障高层次人才入住需求。
(四)抓三农、促振兴,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提高产品供给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控“非粮化”、大力整治“撂荒”行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7亿斤以上。保障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丰川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集中,高质量完成自治区级产业园创建工作,使园区具备数字、科研、检测检验等功能,让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积极申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延伸农畜产品产业链。实施农牧业品牌战略提升行动,借助“原味乌兰察布”,提高“塞外丰川”品牌美誉度,年内至少新增绿色有机名优特新产品2个以上,让优质农畜产品卖出好价钱。
加快农牧业发展。巩固产业基础,持续做强做优玉米和肉牛两大产业,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肉牛存栏突破12万头。加快丰隆公司屠宰加工项目建设进度,支持利民、润丰等肉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争取进入自治区级核心育种群行列。推动丰东知盈公司优质羊乳项目尽快见效,同步开发羊奶冰淇淋、酸奶等特色奶制品,助力全区奶业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元启公司研发黄芪系列健康产品,建设深加工基地。推动巨宝庄镇数字化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绿康源、番茄小镇等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完善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有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农户进行常态化监测。统筹运用产业、就业、防贫保等综合帮扶措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使更多农产品搭乘网络快车走出去,让农民的日子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用好用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补齐短板弱项,壮大乡村产业。年内改造“六类重点”人群危房160户。盘活“空心村”、低效闲置宅基地,完成好“增减挂钩”拆旧复垦补耕任务。加大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力度,全面推行“路长制”,开工实施县道577丰镇至棋杆梁段43公里旧路改造,加大通村道路维修养护力度,方便群众出行。深入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创建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5个,让我们的乡村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五)抓生态、促改善,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统筹做好其他环境问题整改。加快实施集中供暖、燃煤散烧综合整治等工程,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完成园区空气监测点建设。认真落实河长制,全面消除“四乱”行为,推动黑河饮马河蓄水调节工程投运,确保断面水质常年稳定达标。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固废处置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农业面源污染“四控”工作,保持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推动残膜秋收即离田,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深入落实林草长制,开展林草长“抓示范、提质量”活动,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实施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等工程,完成好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14.3万亩任务,以及上级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建好红山林场火情火警监测及无人机全覆盖智能巡查体系,强力保障林业生态安全,持续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探索开展碳汇指标市场交易工作,努力把更多的自然资源汇集起来,提升生态利用价值。
共建绿色低碳家园。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统筹推进农业增效、工业循环、城镇降损,开展节水型机关、社区(村)创建工作,年内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6家以上。执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制度,运用价格机制倒逼全社会养成节约用水习惯。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打造更多绿色低碳建筑。实施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年内完成节能改造9.78万平方米。大力推行绿色出行方式,引进清洁能源公交车13辆,推进宁德时代绿色充电重卡和充电桩、奥氟充电站等项目建设,打开绿色交通新格局。引导广大群众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六)抓保障、促落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和保障,以项目建设新增一批、灵活用工吸纳一批、新兴业态推动一批、创新创业带动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精准助力就业困难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找到更多的就业出路、增收渠道,让老百姓能挣钱、有钱花。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继续推广自治区“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云平台应用。年内建成一处零工市场,促进灵活人员及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