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补齐短板弱项,深耕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全力稳住三农“压舱石”。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为重点,以夯实推进责任为抓手,认真实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做好政策衔接、资金衔接、帮扶衔接,深入推进“三类人群”常态化动态监测和帮扶。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全面盘活扶贫奶牛场、蔬菜种植示范园等闲置资产,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建强乡村特色产业。健全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库,严格把控项目论证入库关,全力抓好甜玉米深加工、中草药初加工等18个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培育壮大霍尔奇镇樱桃育苗、兴安镇酱菜加工等特色产业,努力实现财政“小资金”,撬动产业“大发展”。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抓好柞蚕、肉牛、肉羊、大鹅、黑木耳等产业基地建设,鼓励乡村培育引进优质涉农企业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共同发展,力争年内认定示范家庭农牧场15个、示范社20个。三是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查巴奇至三岔河三级公路、阿伦河灌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改造升级,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阿荣范例。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力度,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新阶段农村改革,突出抓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落实,持续巩固拓展农业设施抵押登记担保融资试点成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华运农业公司,优化重组农业集团、城运集团,通过改革完善国企管理体制让优质资本产生优质效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落实落细婚俗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创建丧葬习俗改革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推进财源建设,强化增收节支,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水平。精心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认真落实“科技兴蒙”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兴旗”七大行动,鼓励齐鲁、伊利、赛科星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动齐鲁生物制药研究院建成运行,年内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承接市级以上科创项目5个。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留住本土人才、吸引高端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擦亮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综合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实现71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84项“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业务种类达到162项,网办率达到90%以上。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断完善“好差评”机制、营商环境“通报制”,发挥好“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作效能,确保群众每一起诉求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主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旗帜鲜明向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亮剑”,让企业创业有信心、投资能放心、发展更安心。
(五)坚定不移改善生态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工作,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是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全面推动林长制、河长制由“有名有实”向“有效有力”转变,严格落实退耕还林、草原补奖等政策,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保工程二期、非天保工程区天然商品林管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大兴安岭岭东草原高火险区项目建设,抓好草原生态修复、森林草原防灭火、森林病虫害及草原鼠虫害防治,持续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年内新建管护站5座,维修道路、桥梁49处,治理中型侵蚀沟300条。二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严控秸秆露天焚烧,不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清理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严格落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测制度,构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健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体系,统筹做好用地土壤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以上。三是深化资源节约利用。深化“五个大起底”行动,继续清理批而未供、闲置土地7宗6.4公顷,盘活销号“半拉子”工程,让各类资源真正活起来、高效用起来。强化土地经营理念,扎实推进清理规范土地使用专项行动,建立土地交易管理平台,促进土地要素高效顺畅流通。用活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力争年内新增耕地储备库完成1万亩建设目标。扎实开展节水控水行动,深入落实“十四五”水资源配置实施方案,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和中水回用改造,建设农业灌区取水监测计量设施18处,形成激活“闲散水”、循环“再生水”、共饮“优质水”的节约集约用水格局。
(六)坚定不移加快城市建设,完善高质量发展平台。坚持以工匠精神开展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一是推动城市更新。坚持规划先行,严格锁定城市建设开发边界。加快“拆旧建新”步伐,规范推进旧城区改建和老旧小区改造,年内新增可出让建设开发用地38.6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41户3.51万平方米。建设城市花海7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加快推动上上宜居城、鼎润华府等6个房地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4.75亿元,建成面积36.54万平方米。常态化巡查维护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城市肌体常治常新、焕发生机,全面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开展“城市体检”,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十分关切的供暖、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日常生活问题,继续实施“冬病夏治”供热管网维修以及16个小区8.7千米老旧燃气管道改造,扎实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加强城市管理。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短板,分路段实行“严管街”管理模式,深化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电动车等专项整治,全力清除存量治理顽疾。不断完善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功能,最大化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切实提升城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中心城区物业服务全覆盖,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品质生活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