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致力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生活新期待。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创业增收。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延长优化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促进计划,落实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促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4万人(次),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不低于87%。依托“互联网+”、特色劳务品牌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农民工拿到每一分辛苦钱。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7大类75个项目,加快推进宁致中学、晓泉小学、城北区二幼等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5000个。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模式,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做好青少年教育关爱服务,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实施数字教育融合创新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加快市一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湟源职校等建设,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推进健康西宁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防疫用品需求,强化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有基础性疾病等重点人群服务,持续推进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落实养老院、学校等重点机构防控措施,加强政策解读和健康知识普及,持续织牢疫情防控“网底”。加快市第三医院急救创伤诊疗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诊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持续规范社区医院建设,让群众看病更便利、更舒心。
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扩大灵活就业、新兴就业群体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配合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城东区养老示范基地、湟源县老年养护院建设,扩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90%。加快市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建设,建成托育服务机构20个,全面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出台物业星级服务收费标准等制度,稳妥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不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和储备调运,确保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创建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西宁样板。举办“体总杯”足球联赛选拔赛、CBA季前赛等赛事,组织全民健身体育活动100场(次)以上。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品牌。开展“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构建行动,深化城市民族工作,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全覆盖。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深入开展“三项交流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优先支持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各位代表,一座幸福的城市有着鲜明的民生底色。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继续征集梳理十大类30项民生实事,并将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实事做成精品工程和暖心工程,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厚植创新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圆满收官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争取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支撑中心、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重点平台项目,加大电子级高纯硅芯、多晶硅生产热能回收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和精准服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60家以上。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成转化项目3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落实“引才聚才555”“共饮一江水”等政策,打造全省高水平人才高地,让各类人才在西宁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创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实施DRG付费方式改革行动。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开展区域内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组建义务教育阶段紧密型教育集团。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一企一策”改革,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子公司董事会应建尽建、规范运行,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两非”“两资”清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抵押、担保模式,提高农民财产配置效率。加快各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财政事权清单,清晰界定支出责任,系统推进县区财政体制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全力推动更多企业入驻综保区,启动运行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培育完善跨境电商生态链。加快外贸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西宁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地建设,实现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加大同东中部发达省区间的联动协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交流合作。强化与南京生物医药、光伏、锂电、碳纤维等产业对接,推动“宁宁协作”再上新台阶。深化西宁兰州两地铜、铝精深加工企业合作,加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上下游对接。推动西宁海东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协同互补、重大政策平台搭建、交界地区先行发力。探索推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飞地经济”,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