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5日)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发展新赛道,激活发展新动能。培育企业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环境,推动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融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户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户以上。发挥平台作用,打造秦创原协同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孵化园,建成投用孵化器,利用科创园吸纳优质资源,加速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培育高价值专利100件以上。加快成果转化,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作为主攻方向,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厅市联动项目,新建10个研发平台,实施5个“揭榜挂帅”项目,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12亿元以上。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跟进全省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步伐,打造陕西向南开放“桥头堡”。加快构建大通道,富强机场新开辟航线3条,旅客吞吐量达到30万人次,筹划启动二期扩建工程。接续推进汉安十、安恩张、巴万安高速铁路项目前期。积极争取丹宁高速、旬平高速等骨干路网项目。加快推进汉江梯级电站过船设施、中心城市客运码头建设和汉江过境段航道整治。积极畅通大循环,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次级节点,提升“无水港”多式联运、“安西欧”货运班线、“安武港”海铁专列运行质量和效益,开通“安康-重庆-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全力融入大格局,创建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加快筹建安康海关,高效运营“安康1号”海外仓,组建物流口岸投资发展公司,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外事、侨务、友协工作,促进国际友城合作交流。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心组织实施“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主动“放”出活力,深化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优化办理程序,推进审批事项减环节、减费用、减时限,开办企业审批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减到65个工作日以内。依法“管”出公平,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强协同监管、完善智慧监管、推进信用监管、探索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政企沟通渠道,完善投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一切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全力“服”出效率,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巩固帮办代办“春风服务”成效,深化“12345+审批+政务+交易”集成服务和一网通办、跨域通办、上下通办、秒批秒办,提升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水平。

  推广运用数字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业态、培育增长点。加快普及信息化,围绕建设“双千兆”城市,推进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和扩容增速,提高5G网络规模部署和4G网络深度覆盖水平,助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深化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鼓励富硒产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精心实施安康高新区、汉滨区数字经济省级示范工程。推动治理智慧化。编制数字政府发展规划,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开放共享和公共应用、数据安全“四大数字底座”,建成智慧治理中心,努力消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

  (四)强化精准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以产业为核心、建设为基础、治理为关键,推动各项工作开新局。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认真贯彻《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全力推进巩固衔接上水平见实效。抓监测固基础,聚焦防返贫动态监测、针对性帮扶和风险消除三个关键环节责任落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等关键指标,常态化开展问题隐患排查化解,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帮扶出合力,做好组织引导、衔接联络和服务保障,深化定点帮扶、常安协作和区域对口帮扶,抓好业务培训和管理考核,落实驻村干部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百家社会组织兴百村”和教育、医疗资源结对帮扶行动。建机制谋长效,落实衔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严格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以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为目标,产业增收不足就业补、就业不足公益岗补、公益岗不足兜底保障补。抓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及回收,逾期率控制在0.5%以内。

  统筹布局乡村建设。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理念先行,请规划师下乡、设计师进村,按照“随形就势、就地取材、彰显文化、回归自然”理念,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色进行“一村一策”规划设计,保留传统风貌,维护原生状态,传承历史记忆,为现代社会留住乡愁。坚持示范引领,统筹平利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3个示范镇、10个重点帮扶镇、252个重点帮扶村建设,打造73个和美乡村示范样板。启动实施平利县、紫阳县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全国、全省示范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再启动110个示范村创建。坚持城乡互补,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推进乡镇通三级路建设,完善建制村和自然村道路,建设一批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产端、消费端无缝衔接。

  着力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在“三治融合”模式上探索“五治体系”。健全县镇村三级治理体系,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促进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抓好载体机制建设,全域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编制村级“小微权力”等事项清单,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快数字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推广乡村代办员制度和“一站式服务”,完善“三力联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孝义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543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