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项目为重,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不移把重大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综合考虑产业准入、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因素,计划实施重点项目66个,估算总投资1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亿元。全面统筹县级可用财力、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充分激活企业和民间投资,重点办好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强提升工程,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加强要素保障,加快建设进度,为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高度重视项目策划包装,精心谋划一批引领性、创新性、支撑性较强的项目,动态充实项目库,形成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紧盯中省政策方向、投资导向、资金投向,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及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和资金,主动出击、全力争跑。今年,争取使城乡冷链基础设施、生活垃圾分类及转运体系、粮食储备库升级改造等群众关切的项目落地。依托特色资源禀赋,围绕能源化工、生猪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突出亩均效益、税收贡献、科技创新等核心要素,严控能耗、排污等环保指标,大力开展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招商引资,精准招引一批含金量高、含绿量多、含新量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石油装备制造、地热开发、果汁加工等项目签约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文旅带动,促进消费增长。把文化旅游摆在“三产突破”主引擎位置,以延安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契机,以打响叫亮“红都志丹、将军故里”品牌为主攻方向,围绕中央奠都志丹、西北革命历史和刘志丹将军革命事迹,深度挖掘我县红色革命、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各类资源,加快推进猫巷峡谷开发、永宁山基础设施配套等重点文旅项目,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努力打造品质景区、讲好志丹故事,跟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使我县成为陕甘宁和延安红色旅游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行“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模式,大力弘扬我县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挥顺宁保娃沟门、永宁崾子川乡村旅游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民利用自有房屋发展民宿、农家乐等经营形式,探索培育观光采摘、特色度假、生态康养、体育休闲等业态,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坚持市场创优,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创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服务模式,实现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审、快批快办。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扶小创优”“扶弱创强”行动,有序清欠历史账款,用好用活“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帮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金融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民营企业改革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类、民生类和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贡税供岗作用。开展“五上企业”入库攻坚行动,对基本符合入库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培育入库。充分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探索推行志丹特色小吃常态化培训、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推广、规模化经营,努力形成新型特色富民产业。进一步完善县域商业体系,优化网点布局,畅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支持电商销售、直播带货,让特色产品走出志丹,提升价值。全面加强市场监管,从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净化消费环境,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
(四)补短板、提质量,构建宜居宜业城乡环境。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努力提升城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文明靓丽、乡村美丽宜居、生活幸福美好。
提升城乡宜居水平。围绕城市建设提品质,尽快完成城区片段改造尾留工程,加快推进怡馨苑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认真实施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文明城市补短板、供水管网延伸、停车场配建等项目,持续提升县城建设品位。全面贯彻《物业管理条例》,扎实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治理,逐步解决运行机制不畅、管理主体缺位、监督机制不强、大修基金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加快改善物业服务质量,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围绕乡村振兴强基础,完善镇区基础设施配套,推进17条村组公路完善工程,新建13条46公里产业路,改造218公里电力线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立足生产生活需要和尊重农民意愿,务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以“八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10个、无害化卫生厕所3778座,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养护、园林绿化管护,努力打造亮美街道、生态巷道。加大城市执法力度,全面规范停车秩序,从严整治无序经营、乱搭乱接、乱贴乱画、乱修乱建等行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营造整洁靓丽、规范有序、温馨舒适的城市环境。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全面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真实施国家储备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和林分结构调整,进一步夯实各级“林长制”责任,全面加强林政资源管护、封山禁牧、森林防火等工作,着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适度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碳汇开发,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紧盯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强化管控措施,加快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扎实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有序实施城乡清洁取暖改造项目,让我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从严落实河长制责任,纵深推进河道“清四乱”“千人治污”和排污口整治行动,加快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县城雨污分流年度改造任务,整合提升镇办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效能,实施北洛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努力实现“一泓清水送下游”。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开发地表水,规范地下水开采,严格执行采油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回注的底线要求,坚决杜绝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广场活动管控。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规范收集、转运、处置工作。统筹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和畜禽粪便综合处理,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农家肥,全面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认真做好中省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从严、从快、从重查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