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立足宜都核心优势,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全面恢复。鼓励引导重点文旅企业强练内功,推动青林休闲旅游区、天龙湾、九凤谷等4A级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宋城三峡千古情、鲟龙湾文化和旅游、青林古镇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长颈鹿庄园、恒龙湾水上乐园项目建成营业。支持宋山森林公园、国家柑橘公园创建4A级旅游景区,支持高坝洲镇创建湖北旅游名镇。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达到6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引导城区商贸业态错位互补,确保万达广场建成开业,打造雅斯-嘉木醇、万达、鲟龙湾三大特色商业圈。积极培育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办好“乡约宜都、畅游宜都、惠游宜都”等一批特色节庆活动,确保“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节庆、周周有亮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56万平方米。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确保净增市场主体1万户、规上工业企业3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限上商贸企业40家。实施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家。实施“三品”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坚持科教兴市,全力夯实基础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教育强功能优品质三年行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县域教联体建设,加快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加快创建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巩固提升“双减”成果。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在建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市一中改扩建、市二中南区综合楼、市职教中心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办好化工班、订单班、现代产业班,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新路径。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培育一批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加快创建宜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宜都科创先行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市)建设。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中开院宜都双创中心、宜都湖北大学、三峡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新增宜昌市级以上双创平台3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亿元。
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实施引才聚人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宜都人才新政,确保新引进各类人才6000人。开展产业领军人才寻访招引和万名校友资智汇宜、千企百校行活动。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运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新型产业工人1万人。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新增乡村振兴人才700人以上。
(四)坚持改革开放,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实行“一窗通办”,持续深化“承诺即入”“免申即享”“周日不打烊”“一网通办”“一网通投”等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积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规范柔性执法。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及时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切实增强企业营商环境获得感。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健全企业法人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推进财源建设提升行动,完善多部门协同的财税共建共治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新增规模化流转经营面积2万亩。实施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工程,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抓好中国供销宜都商贸物流园建设。全面完成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布局,主动对接宜昌自贸片区、综保区,推动更多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力争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比重增加2个百分点,加大胰岛素、电子级钡盐、紫外线吸收剂等产品出口力度,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2%,外资直接到资500万美元。
(五)坚持融城入圈,全力提升城市能级
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编制一批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统筹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6个,完成城建投资30亿元。持续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加快守敬城市广场、市委党校、鲟龙湾及“三龙”公园等项目建设。持续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解放排洪沟综合治理工程,改造老旧小区70个,整治背街小巷50条。持续更新燃气、排水等老旧管网,改造各类城市管线10公里以上。持续推动“车共体+”建设,新增共享车位1万个,建设充电桩1000个,力争公共车位总数突破3万个。开展物联网二期、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完成城区及周边20个主要路口智能化改造,推动交通智慧化、管网信息化、运营数字化。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规划管控约束,规范城乡居民自建房建设。加快红花生态新城、枝城化工新城建设,吸引优质产业、优质资源、优质人才向宜都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