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全力以赴稳经济、抓发展、惠民生,众志成城战疫情、防风险、保平安,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效。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是全区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雨花人民,向给予区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单位,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稳固,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重大平台的聚合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产业导入、项目建设的承载空间有待加速释放;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新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领域存在薄弱环节,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需要高度警惕;干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的本领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一定正视问题、直面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韧性和空间仍然充足。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抢先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省、市抓紧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加力显效,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唯有抢抓时间窗口期、政策机遇期,想在前、谋在前、干在前,做好项目准备、政策对接、工作衔接,全力起跑、全速冲刺,方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拼经济”的态势越来越激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各地铆足“大干一场”的劲头,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全面恢复,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比拼态势。唯有迅速紧张起来、行动起来,全面吹响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经济的冲锋号角,扩内需、促投资、强主体、引外资,紧追“前方标兵”、甩开“后方追兵”、超越“左右强兵”,方能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促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夯实,在“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指引下,在强省会战略的带动下,全区重点片区开发、重点产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自贸试验区、绿心中央公园等平台集聚叠加,发展新动能不断汇聚、新优势不断塑造,雨花正处在厚积薄发的释放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把握大势、乘势而上,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取得首战之胜。
2023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践行“四个争当”使命,落实“三升三降”要求,围绕“抢先机,拼经济,促发展”工作主题,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增创发展动能、厚植发展优势、共享发展成果,大踏步迈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奋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与省市目标保持一致。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强化消费基础作用,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攻坚项目建设。把十大重点片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围绕281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攻坚,抓紧打造雨花经开区、高铁新城片区、红星片区、雅塘片区等重要增长极,大力培育自贸雨花高桥片区、绿心生态片区、岳麓山实验室林科院片区等新增长点。全面推进31个国有土地、69个集体土地项目征拆,重点做好城投16号地、湖橡更新项目、天华、红星大市场、长鼓正圆等地块出让。突出招大引强。紧盯重点片区、重点产业链、重点楼宇,综合运用省市联动招商、中介合作招商、一线驻点招商,全力招大商、招强商、招外商,抓紧打造湖南新加坡高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力争全区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个以上。大力推进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吸引更多湘商在雨花投资兴业。促进消费回暖。精心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提档升级汽车、电器、家居等实物消费,提质扩容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银发经济,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开展强产业“三帮三促”,办好企业(项目)服务日,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更多的企业敢干、敢闯、敢投。推动企业开办全程网办、“非禁即入”落地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达100%。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64万户以上,市场主体总量超26.6万户。精心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底数,不断挖掘市场主体发展潜力。
(二)着力提升园区发展质效。深化“五好”园区创建,抓紧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力争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830亿元。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支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箱体扩产,加快可孚智慧医疗智能装备总部基地(二期)、普斯赛特第三代半导体科技智能化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先惠智能华中区域总部产业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梯度培育一批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能级企业,力争新引进投资50亿元项目1个、投资2-10亿元项目3个、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智能生物医疗(医药)大健康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10%、8%、1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聚焦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支持申亿五金、长步道、中南智能、唐智科技等企业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进国家机械基础零部件创新平台、长株潭创新医疗器械中心建设,发挥湖南工业4.0创新中心、大族智能制造研究院、省机械基础零部件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上市企业1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持续优化园区规划、路网、管网等基础配套,重点推进比亚迪生活配套综合片区开发。抓好兴马实业、金钟亿利达、华宇企业等工业企业“腾笼换鸟”、二次开发,把更多的资源留给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规模化程度高的总部企业、头部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园区亩均税收增长6%以上。全力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园区调区扩区,争创国家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