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31日)

  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抢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机遇,突破性发展“风光储”等新能源产业,提升新能源装机容量,以产业链的后发优势带动新材料和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风电方面:推动华润天明150兆瓦、法新20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光伏方面:加快华润红安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扩大地面光伏布点规模。储能方面:推动钰嵘铜材年产1万吨新能源锂电池铜箔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与省长投新能源、海南金盘科技共建“风光储”一体化及新材料产业园,力争实现单体工业项目投资过100亿元的突破。拓展新能源消纳途径,促进各类能源资源并网消纳,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全力以赴融入大武汉

  推动交通物流互联互通。加快构建面向武汉北的“空、水、铁、公”多式联运体系,疏导武汉非主城区功能,增强红安在大别山接轨大武汉第一站的区位功能。铁路方面:着力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红安段)开工建设,全力加快武红市域铁路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加快武红高速建设,力争2023年9月底前通车,争取将武红高速北延线纳入开工建设规划。加快武汉都市圈环线红安段建设,对接争取黄陂区加快S234、S334黄陂段升级改造和北门港大桥开工建设。力促开通红安至新洲、黄陂城际公交。水运方面:积极推进倒水河通航工程前期工作。物流方面:加快沿江高铁红安站商贸物流园、远孚物流、传化武汉北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宏美华中仓储物流中心、鹏图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一体化物流体系,畅通“服务大武汉、辐射大别山”的特色农产品、红色旅游产品供应链通道。

  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协作。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积极融入武汉现代产业体系,共同推进“研发在武汉、制造在红安,头部在武汉、链条在红安”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强与东湖高新、长江新区对接,合作共建武汉都市圈产业协作示范区。继续面向武汉开展驻点招商、专题招商和人才引进。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人才发展联盟,积极谋划在长江新区建设红安离岸科创中心,推动6家以上企业入驻东湖高新区黄冈离岸科创中心。加快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外经外事学院、文华学院红安校区等建设。加快高新区大学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力争2023年在校生达到1万人以上。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坚持与武汉同标准、同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深化政务服务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推进更多高频事项与武汉跨市通办、一圈通办。对接争取与武汉公积金等互认互贷。支持省办公立医院到高新区设立分院,加强与武汉同济、协和、中南医院等医疗机构技术协作,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推动滠水、倒水等流域协同治理,打造生态协作圈。抢抓后疫情时代城郊型旅游发展机遇,携手武汉市及环大别山县市,放大红培、研学新优势,推出旅游新产品,拓展文旅新市场。加快实现红安与武汉发展理念相同、营商环境对标、社会人文相融。

  (四)全力以赴激活红色引擎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大力实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四大工程”,争创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立健全文物“岁修”预防性保护制度,逐年对省级及以上革命文物进行修缮,对濒危的县级和一般文物进行抢救性修缮。启动西汪家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七里坪革命法庭保护利用暨陈列布展,打造七里坪、高桥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构筑红色精神高地。发挥红安红色文化研究会作用,加强红色精神研究、宣传等,推动以红安精神为内核的大别山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打造全国党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引领功能。加大革命文物征集力度,做好红色后代口述史录制、文物史料征集等工作,丰富“全国革命法治源流”等重大革命历史内涵。新建2-4个红色教育示范点,新推出1-2条现场教学精品线,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教育基地。扩大“中国第一将军县”红色旅游城市形象设计大赛作品应用,大幅提升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的辨识度和美誉度。

  擦亮红色文旅品牌。制定出台《支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意见》。全力推进黄麻纪念园5A景区创建,加快武红高速红色驿站、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度假区、南斗天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景区建设,引进优质市场主体提档升级天台山4A景区、帝王湖景区、将军影视城。深化与上海奇创、深圳鼎彝、湖北文投、湖北旅投等品牌文旅企业合作,加强文旅项目营销策划、商业经营和管理提升,形成“一个龙头景区、一台沉浸式演出、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一套统一标识系统、一批专业化市场运营主体”。升级完善旅游六要素,开展红安名吃、名菜、名店评选,推出红安苕、红安绣活、红安大布等一批特色产品,建设一批红色主题酒店、军事主题酒店、红色精品民宿等。

  (五)全力以赴推进高新区建设

  建设大平台。按照“三大特色产业板块、两大综合服务中心、九大功能区组团”的总体布局,加快构建“特色园区、高铁新城、大学新城、专业物流基地”的产城一体新格局。创新投融资模式,开工建设泛家居产业园、红海高科技产业园、沿江高铁红安站商贸物流园等产业承载平台,收储整理土地2000亩以上,盘活存量土地3000亩、闲置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红安大道改造提升、保障性住房及供排水配套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红安恒大“保交楼”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12月底前实现分批交房,同步推进“保交楼”地块市政道路、管网以及学校、医疗网点等公共配套建设。

  开展大招商。围绕泛家居、绿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紧盯目标企业、聚集区域,瞄准上市公司、知名品牌、科技含量高及补链强链企业,加快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严把入园企业投资、税收、产值标准,全年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40个以上、协议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其中新引进投资过5亿元项目2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加强与宁波余姚市深度对接,推动发展飞地经济,共建产业园区。强化高新区“三项清理”结果运用,对闲置土地、厂房等进行二次招商、腾笼换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供地、审批服务,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全年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35个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4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