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扛旗
深化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建设,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树立乡村振兴新标杆。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完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大体系,扎实做好4876户三类户帮扶支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通过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壮大集体资产,提升发展能力,力争全县集体经济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25%以上。深化农村改革,建成并运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拓展“三块地”综合利用改革成果,探索“乡村振兴+全域整治”“高标准农田+土地指标开发”等新模式。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有力推进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不低于22亿斤,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生猪存栏稳定在常年水平,实施现代农业开发区提质增效工程,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233.83万亩耕地红线。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全年蔬菜产量50万吨以上。
抓实“十百千万”工程。统筹山水林田生态资源,立足生产生活生态共融,以“陈-武示范区”为引领,完成31个示范引领村、215个生态宜居村创建;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创建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因地制宜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管护标准,完善长效机制。完成未来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加快一镇一未来乡村建设。
实施五大振兴行动。厚植固始鹅、固始鸡等传统特产优势,实施“三园公社”布局,打造“南山十珍”招牌,构建特色产业链式发展新模式。组织开展村歌、村晚等文体活动,巩固创新孝善敬老饺子宴等方式,推动送文化下乡,形成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鼓励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深化“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建成2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推进4万亩国家储备林、1.9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发挥支部联建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聚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交旅文创出彩
放大根亲、红色、生态、人文资源禀赋,加快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深化“四个固始”以文化人水平,推动交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
筑牢交旅融合根基。加快固始港、淮河航道升级、史灌河复航等项目前期,积极争取京九高铁、南信合高铁过境设站,推动固霍、阳新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实施国道328、国道220、省道205等项目,力促史河成功大桥、史河湾大桥、胡族金钟灌河大桥等建成通车,建成四好农村公路44.5公里、村组道路巩固提升113.07公里。拓展沿河、沿路、环山、环湖旅游开发,同步构建高效率“快进”网络和高品质“慢游”系统,提高综合交通对景区景点的通达深度,实现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交通运输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无缝衔接。
提升文旅互促水平。深挖固始红色基因库,围绕苏维埃县政府旧址、杨山煤矿工人暴动旧址等,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加快大别山陶艺园等特色项目建设,创建3个市级以上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3家星级精品民宿,积极推进西九华山5A级景区创建;抢救性开展吴其濬故居特色街区及精神遗产研究发掘;讲好陈元光、“三王”、郑成功等家国故事。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序提升“一红、一绿、一文、一武”固始文旅丰富内涵。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衔接“四个固始”建设,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高标准建成开放7个特色书屋,推动陈元光纪念馆、尹晶华美术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完善陈氏将军祠和魏敬安山奶奶庙的修缮提升。文创助力固始菜、固始茶、固始礼产业,继续擦亮花挑舞、灶戏、皮影戏等省级非遗品牌,完善体育设施、健身步道,举办多层次体育赛事、文体活动,引导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健全“红黑榜”发布制度,深化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县建设,放大固始人最诚信口碑价值。打造“明理固始”公园,选塑文艺作品,树立“明事理、明法理、明德理”社会风尚,营造包容大气、近悦远来的向善氛围。
(五)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品质生活引领
全面完成省、市民生实事,不折不扣办好各位代表票决确定的县民生实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自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构筑更加严密的防疫屏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立足“防、早、快、准、小”五项要点,做好常态常备、科学精准、防线前移、关口内置、划小单元、联防群控各项工作,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四早要求”,扎紧扎牢“四个口袋”,接好种好“两类疫苗”,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打造更有温度的社会保障。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全力维护老幼妇残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智慧养老平台,新建109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造10所乡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力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村数量达到30%以上。关心关爱离退休人员,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有序发展适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