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千般景,扬帆破浪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柘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党建+一中心四平台”:指强化党建引领,建立“一中心四平台”新型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即: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治工作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应急管理平台)。
2.“三大改造”:指绿色化、智能化和企业技术改造。
3.“专精特新”: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4.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5.“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6.“五美庭院”:指农村家庭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
7.“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缩写。
8.“一联三帮”:指全面落实党政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帮助惠企政策落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企业项目建设。
9.“万人助万企”:指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工作决策,是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旨在向广大干部发出躬身入局、履责于行、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信号,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10.“三个一批”项目:指“签约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
11.“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七五”普法: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13.“三区一城一战略”:“三区”指高新区、物流片区、柘北新区;“一城”指老旧城区提升改造;“一战略”指乡村振兴战略。
14.“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5.“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6.“五个柘城”:指平安柘城、宜居柘城、幸福柘城、活力柘城、生态柘城。
17.“四园一基地”:“四园”指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一基地”指总投资50亿元的功能金刚石高端粉体制造基地。
18.“两新一重”:“两新”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一重”指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19.“十个一”工程:“十个一”指每个乡镇建设一条特色街巷、一个文化广场、一块街头绿地、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商业综合体、一个物流配送站、一个高端商住区、一套垃圾污水处理系统、一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执法监管综合平台,切实完善乡镇公共服务体系。
20.“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六乱”指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六清”指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
21.“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2.“四治”行动:指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
23.“两高”项目: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24.“双控”目标:指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25.“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26.“三化三制”:“三化”指开发区运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制”指班子任期制、工作人员聘任制、工资绩效管理制。
27.“县管校聘”: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28.“三管三必须”:指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29.“三零”创建:指“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
30.“13710”工作制度:“1”当天要研究部署,“3”3天内要向上级部门反馈办理情况,“7”普通问题原则上7天内要落实解决,第二个“1”重要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0”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件件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