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项目推进。坚持“周观摩、旬调度、月总结”机制和“二分之一工作法”,集中精力抓开工、赶进度、促入统,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聚焦拟竣工投产项目、拟开工重点产业项目、智能化改造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在建重点产业项目“五个清单”,压实责任、明确节点,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加快兰沈高速太康段、G311新庄至十里铺段改建等重大项目建设。
狠抓项目服务。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完善“台账管理、清单交办、分层督导、定期通报”推进机制,明确“时间表”,列出“路线图”,拧紧“责任链”,持续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审批服务、要素保障、进展调度、问题协调等方面靠前发力、主动作为,全力保障水星家纺、瑞驰纺织、品特维康等省市重点项目投产达效。
(三)突出开放招商,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实现新作为。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注入新动能,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拓宽招商引资路径。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建立产业链招商专班机制,紧盯重点区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用好“四大渠道”,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园区招商。办好招商引资擂台赛,建设客商资源库和招商项目库,做好“三重一优”,招引一批关联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全年招引亿元项目30个以上,合同资金超过240亿元。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用能等问题。以“一件事一次办”为牵引,推广应用政务服务“豫事办”“周口通”,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政策服务免申办,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履职承诺办法》,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评议活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以评促建,打造“三零”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三个之外无审批”。
(四)突出建管并重,在加快城市更新上实现新作为。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立足周口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结合新涡河、老涡河、兰河、黑河四河穿城生态优势,打造“四水润银城、产业兴太康”城市格局,形成以3个中心城区乡镇为核心,常营、老冢等5个重点镇为先导,15个一般乡镇为支撑的全域空间发展体系。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面,推进芝麻洼、高贤撤乡设镇,城关、毛庄撤镇设街道办事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自建房审批监管,逐步改善村庄风貌。强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整理补充耕地指标4000亩,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实现以城带乡、以工富农。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住”“行”问题,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银城花园、涡河花园、滨湖花园3个棚户区安置房项目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4个,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9万平方米。加快实施少康大道、黄河路升级改造,打通潘杨路、商贸南路、小西路等断头路,加快推进群益馆、第三污水处理厂、体育路地下停车场项目,逐步实施鲁庄白庄社区城市更新项目。新建黄河路翰墨园、未来路向阳园,建设更多便民绿地、城市绿道。谋划实施涡河、兰河综合治理,提升改造城区雨污管网,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形成“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稳步推进现房销售、交房即办证,加强对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优化调整供应结构,稳步推进公租房建设。建设“荣华青年里”等特色商业综合体,打造消费服务新场景。
(五)突出农业强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123710”工作部署,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当标兵、走在前。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继续保持全国产粮大县称号。新建8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进项目区内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打造精品农业片区。
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巩固“南菌北椒”“东牛西羊”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壮大“四种三养一融合”乡村特色产业。依托大许寨食用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菌菇种植1.6亿棒;依托龙曲省级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辣椒种植20万亩;依托马头绿洲农牧、高朗青峰牧业,力争肉牛出栏量5万头;依托独塘庆祥养殖、五里口鸿源牧业,力争肉羊出栏量70万只,争创全国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发展特色种植、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商贸物流,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激活乡村富民产业。
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狠抓“三落实一巩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美丽村庄、洁美村庄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建立观摩评比、清单推进、考核奖惩、定期约谈“四项机制”,全域开展残垣断壁大拆除、环境卫生大扫除、黑臭水体大消除、街道秩序大规范行动,稳步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户厕改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建“产业兴旺星”316个。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移风易俗,塑造文明新风。
(六)突出绿色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新作为。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严守生态环保底线。聚焦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确保问题不折不扣整改到位。加快深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面封停公共管网供水范围内自备井,禁止违规开采200米以下深层承压水。推动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营,协同治理黑臭水体,确保农村污水达标排放。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抓实抓好秸秆禁烧、扬尘管控、散煤治理,推动PM10、PM2.5、优良天数“两降一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修复治理,坚决守住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安全利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