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31日)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工作安排,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

  具体要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紧扣大湾区战略。将其作为东莞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紧紧围绕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主动对接融入广深两大中心城市,创新升级新时期与港澳的协作模式,大力集聚湾区优质人才、项目、资本、技术,在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中强化东莞担当、展现东莞作为。二是突出“百千万工程”。将其作为东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充分发挥市直管镇、集体经济等优势,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绿美东莞、乡村振兴等任务,加快构建镇强村兴的生动格局。三是聚焦“投资年”主题。将其作为东莞培育新动能、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突破口,围绕产业、基建、民生等领域,突出空间、项目、效率,全面掀起动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建设热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增长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积极主动与广深协同发展

  营造全方位对接融合的浓厚氛围。强化湾区思维,全面加强与广深重点规划、重大项目、重要机制的对接。充分发挥平台的桥头堡作用,支持滨海湾新区参与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加强与前海、南沙、河套的联动发展,大力推进滨海湾综合枢纽站、新港澳码头等项目建设,争取与香港共建国家级粤港合作平台;支持松山湖与光明科学城共建创新产业组团,探索建立大科学装置共享机制;支持水乡功能区与广州黄埔、增城规划建设穗莞东江两岸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研究制定深莞产业协同化规划,支持各镇街举办产业供需对接活动,争取一批项目纳入深圳都市圈重点项目库。深化深莞教育合作,打造融合医联体,新增两市通办事项不少于100个,探索打造深莞政务服务无差别示范大厅,加快双城品质生活互融。

  加快跨城互联互通。争取国家支持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调整,实现与广深市域国铁、城际、城轨“三网融合”。争取东莞1号线南连深圳6号线,深圳11号线延长至长安、10号线延长至凤岗。大力推动深江铁路东莞段、深惠城际凤岗段建设,加快推进莲花山过江通道、东江通道等穗莞连接项目前期工作,以及科学城通道、石大路南延、厚大路南延等深莞通道工程,跑出穗莞深硬联通的加速度。

  着力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落实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代办服务拓展至全部社会投资项目,把“企莞家”打造为政府服务全体工业企业的统一平台。建立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系统,开发更多信易贷产品。深入开展镇街上市企业“破零”行动,力争上市、过会及挂牌企业10家,帮助更多莞企拥抱资本市场、落地募投项目。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地推动政商坦荡真诚交往,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

  二、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传统纺织服装向品牌时尚产业转型,启动2-3个主题产业园建设,做强虎门服装、大朗毛织等区域品牌。推动传统食品饮料向休闲健康食品产业转型,办好国家级食博会、预博会,培育一批保健食品饮料和预制菜龙头企业。推动传统玩具向潮玩文创产业转型,推进潮玩中心全面开放,培育本土潮玩IP超过60个。推动传统家具向智能家居产业转型,实施东莞智能家居品牌推广计划,加快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发展。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产业转型,打造华南塑料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推动传统模具向大型化、超精密模具产业转型,办好一批专业模具展会。推动传统造纸向绿色造纸、传统包装印刷向环保包装印刷产业转型。八大传统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三成、总产值的两成,我们要加快转型升级让其呈现新活力、焕发新生机。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拓展汽车电子新赛道,打造储能特色产业园区,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遴选100家“领航企业”,打造5个集聚示范区,引导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式发展。我们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型成势、挑起大梁,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翼齐飞”、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

  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强下一代移动通信、合成生物、氢能、纳米材料、低空经济、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等前瞻布局,加大未来产业创新团队招引力度,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通过高质量基金体系撬动更多资金导入初创期创新企业,努力培育1-2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打造一流产业生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大力补链强链,培育链主企业不少于18家。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新增“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以上、“小升规”1000家以上。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力争培育“东莞优品”10个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产业综合配套是东莞制造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全力构建一流产业生态,让更多的企业在莞集聚发展、协作共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99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