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万亿制造”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定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以“万亿制造”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筑牢先进制造“顶梁柱”。促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支持电子、石化、食品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加快建设捷普电子增资扩产、广石化绿色技改、百事产能扩建等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80亿元。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实施“双链制”,打造10家龙头企业、50家重点企业、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争取200家企业升规纳统。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开展国家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区域试点。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深化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推进中国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横沙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建设,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增工业软件企业10家以上、应用项目20个以上。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出台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政策,设立专项产业基金,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新型储能产业园,推动孚能科技、TCL中环两大百亿级项目落地动工,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创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壮大战新产业“新引擎”。加快广本新能源、小鹏汽车等龙头项目建设发展,引进培育智车关键零部件企业,支持氢能源车辆规模化应用,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推进新型显示制造设备、关键原材料和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华星光电T9项目产能爬坡,支持乐金、创维、视源等企业产品推广,做强新型显示之都。布局FDSOI技术和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关键领域,加快粤芯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日月新封测等项目动工,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深化省区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推动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广州办事处常态化运作,引进省药监局审评认证中心,探索建设临床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发展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推进百济神州四期、康方药业三期等项目建设,实现百奥泰、昭衍新药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迈向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梯队”。前瞻布局纳米科技、基因技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
开拓高端服务“新赛道”。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悦榕庄等高端酒店落地建设,建成大悦汇等商业综合体,推进超级邻里中心建设,开展市内免税店经营业务试点,补齐住宿、文体、家政等高端服务短板,打造广州东部消费新高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引进新能源品类电商总部平台,推进打造华南大宗商品交易集聚区。大力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新增风投创投机构90家,争取实现企业上市10家。发展知识产权、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高规格举办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创建国家纳米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进法律领域港澳专业人士便利执业。“数实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将军山数创园、状元谷软件园,依托南网数研院、琶洲实验室(黄埔)等平台,推进算法算力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游戏软件、网红经纪、动漫文创等数字娱乐,建设黄埔线上美妆馆,培育壮大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三)强化大招商大营商,掀起新一轮招商筹建高潮
树立“大招商大发展、小招商小发展、不招商没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招商筹建“123”行动,把抓产业、促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尤其是大项目上。
创新招商倍增“硬招数”。全面加强招商工作领导,每位区领导牵头联系1个以上大项目,组建招商突击队,强化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专班服务,形成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组建产业链招商专责小组,绘制产业地图、追踪产业动态、建立招商企业库,强化与链主企业、投资基金联合招商,实施国企“招投联动”,加快导入产业牵引性好、配套性强的优质项目,力争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项目,全年签约产业项目超400个。紧密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引进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新增百亿级项目10个以上。
跑出项目筹建“加速度”。坚持审批领着项目跑,用好用足“工业快批2.0”“信任筹建”等政策措施,专班解决项目动工、建设、验收难题,企业审批不同意的要“上报一级”、不通过的要倒查,保障项目“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全年实现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盘活生物安全园、福山福洞、“三条围”等土地资源,全年收地1.8万亩,完成工业用地收储8630亩。强化以亩产论英雄,持续深化工业用地提高用地效率审批改革,推进盘活云埔、西区、永和等片区低效用地,加快临港片区高压架空线下地,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迭代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创建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示范点,推动一批省级、市级行政管理权限下放知识城。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市区共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探索市场准入“极简审批”,全力提振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和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8万户以上。推进国企向产投转型,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30%以上新增投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主业突出的产业集团。以“高质量发展30条”为引领,创新“1+N”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升级“用电3.0”“免申即享”等惠企举措,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