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渔产业稳步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14.73万亩,同比增长3.9%,增加值同比增长7.9%;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冬交会签约额达11.6亿元。农业科技含量持续提升,“超优千号”创琼北水稻单产最高记录,宝路水产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无人机飞防作业面积达1.22万亩,3个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连续获得农产品地理标识和绿色食品认证。海洋渔业独步全省,渔业总产量达42.74万吨,渔业增加值达105.22亿元,连续24年保持全省第一。
各类旅游业态加快复苏。接待过夜游客91.93万人,增速高出全省平均值31.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一。海南解放公园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英国际慢城实施4个文旅项目,慢行系统、服务驿站等配套建设顺利启动。推出7条旅游路线,新红共享农庄、晓照庄园分别获评四椰级、三椰级乡村旅游点,成功将浪花小筑打造为“银宿”,全域旅游实现加速发展。
(三)创新服务机制,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招商签约项目提质增量。围绕“三区一园”战略方向,创新举办首届海南自贸港(临高)乡村振兴发展论坛暨经济合作洽谈周系列活动,依托“五色产业”[9]开展精准招商,仅在活动中就和7家企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近30亿元。全年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展主动招商23场,与18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同比增长100%,协议投资额达94亿元,同比增长159%。
“放管服”改革持续提速。大力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和“极简审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秒报秒批,“一件事一次办”入网事项同比增长249%,“一张网综合窗口”事项办结量同比增长367%,“不见面审批”办结率达100%,“零跑动”事项可办率较去年提升62%。自“直通联办”活动开展以来,“12345”热线按时办结率全省第一,满意度达97%,工单零逾期实现常态化。
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度过市场下行的“寒冬”,稳住经济大盘。大力推行“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开展“百名干部下企业”行动,以“文澜夜茶”政企座谈会打造面对面服务企业的优质品牌,创新设立行政特约监督员,对营商环境进行“体验式”监督,营商环境问题办结率达八成以上。开创园区“跑腿办”模式,实行“点单式”服务,企业满意度达100%。全面加强要素保障,把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减税降费达1.5亿元,同比增长170%,稳岗补贴惠及企业325家,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偿率达100%,通过“融易惠企、营在临高”政银企推介会等方式帮助企业融资授信超过15亿元。落实“土地超市”[10]等创新机制,供应土地3570亩、海域510亩。通过优质的服务,实现招商签约项目投产率排名全省第一。
市场主体实现扩容升级。新增企业1517家,其中“小升规”和“专精特新”企业14家。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11]监管,帮助281家市场主体通过“信用修复”重返市场。
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组织10个项目参加自贸港集中开工活动。实施中央预算内项目和省、县重点项目共计36个,完成投资26.76亿元,其中社会投资项目16个,完成投资22.59亿元。县重点项目年度储备达19个,总投资达170亿元。
(四)强化规划引领,城乡基础设施再上台阶
规划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县城区拟列为“海南省滨海城市带”一二三产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的城镇化示范县城。编制完成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12]和“三线一单”[13]形成初步成果。启动城市更新项目并策划24个子项目,总投资达42亿元,完成“智慧临高”设计编制,成功申报4个重大智慧信息化项目。全面落实“机器管规划”3.0版[14],调整总规11个,审批控规16个。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39.77%,排名全省第四;闲置地处置率81.58%,排名全省第五。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文临高速临高段和博厚互通全面通车,临高从此迈入“双高速”时代,环岛旅游公路临高段基本贯通。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县城排水一体化和文澜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263个5G基站和62个自然村光纤宽带项目。110个电网项目建成投产。城乡用气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村三块地改革[15]扎实推进,审批135个村庄规划,基本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农房报建“零跑动”线上审批实现全覆盖。建设美丽乡村2个。农村公路六大工程[16]基本完工,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8个,改造农村厕所2000个,竣工率达100%。新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开工子项目14个,进度全省第一,3个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
(五)落实一号文件,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粮食安全根基全面筑牢。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抓手,全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全县现有的18个非法牛蛙养殖项目开展专项整治,实现打击全覆盖,挽回耕地损失360亩,完成撂荒地复耕1290亩,6.6万亩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创新建设储备粮项目,粮食增产58万斤,实现储备粮本地收储。推行集中连片造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5500亩,实施补充耕地项目1.27万亩。
产业振兴模式创新发展。创新推出临高乡村振兴“331”模式[17],持续探索推行投建营一体化“产业4.0”模式[18],实施产业项目27个。新增脱贫人口小额贷款1.19亿元。农村电商销售额达2175万元。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6.8%,农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