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持续加快。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19项,完成投资57.53亿元。市领导跟踪推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重大专项项目9个,完成投资16.41亿元。广西文旅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竣工仪式在阳朔举行,诗画·遇龙河、桂台民族文化创意园等5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1.2亿元。桂林至钟山高速公路(阳朔段)、兴安至阳朔公路延长线开工建设,福利漓江大桥、省道S202阳朔(福利)至平乐(阳朔段)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兴坪休闲养生度假区酒店群主体完工,凤凰山水尚境(二期)、福达·阳朔之心城市综合体、悦龙湾等项目有序推进。
品牌业态持续丰富。做大做强做优酒店民宿、康养医疗、户外运动品牌,华美达、蔚景温德姆等高端酒店建成运营,中国首部民宿纪录片《广西民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阳朔举行;成功打造自治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职工疗休养基地数量居全区各县首位;2022中国街舞大会巅峰盛典、首届广西热气球挑战赛、阳朔攀岩节、“诗画遇龙河梦幻之夜”音乐会等活动精彩纷呈。积极参加粤桂黔(广西段)高铁经济带旅游联盟推介会、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等活动,大力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新媒体宣传月等营销活动,闹元宵、“金龙巡游”等系列活动获央视、人民网等30多家主流媒体高频报道,“探索中国(桂林)喀斯特之美”主题直播累计观看超100万人次。16个景区、景点、民宿、街区获桂林“十大”网红景区、网红美食美宿、夜间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称号。矮山门村、历村获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西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获广西典型案例交流发言。
(三)坚决当好“二郎神”,持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
生态保护举措持续发力。在全市率先完成“1+10”生态环境保护机构[2]组建并高效运转。县域“三区三线”[3]通过国家审核正式启用。探索推进“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走深走实。按时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7个、交办群众举报件整改12件,自然保护区内小水电站问题完成整改并核验销号。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强化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PM2.5、PM10平均浓度值分别下降6.9%、14.3%;实施县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镇污水处理厂等工程,8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全部投入运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通过验收。加大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力度,全民义务植树60万株、造林5500亩,县城绿化面积超35万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18%,绿色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漓江生态形势持续好转。坚持把保护漓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保持漓江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大力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阳朔段)。严抓全流域水污染治理,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155艘漓江“桂桂渔”船舶顺利拆解上岸,流域安全秩序和生态景观进一步提升。动力排筏“油改电”顺利推进。全市首个漓江生态保护成果展厅在杨堤建成。“4·25漓江保护日”主题活动获人民网、广西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四)接续奋斗谋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150元,增速13.69%。落实各级衔接资金9077万元,支出率100%。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51户。开发公益性岗位972个,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168万元,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应参保社会救助对象100%实现参保。我县获全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综合评价好”等次第一名、全市县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高田镇获桂林市“两大振兴”[4]先进集体。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常态化开展金桔、黑皮果蔗、油茶等特色农作物种植及电商运营实战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统筹基础设施类资金5940万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46个,完工率99.3%。农村公路“路长制”运行有效,管养县乡村三级地方公路176条635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筹措4.99亿元完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获财政部、水利部良好评价等次。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自然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6.33%,东桃村粪污后端处理项目作为典型在全区推广。葡萄西岭村成为桂林市优秀第一书记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现场教学点。
(五)锐意进取赋新能,不断优化县域发展环境
改革创新多点开花。创新提出税收协同合作“三个机制”[5],实现税收和执法手段相结合。“一门式”改革有序推进,社保服务实现“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一门办”。新生儿“出生即入户”等便民微改革获群众好评。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明显,整合国有经营性资产334处,盘活资产价值4.1亿元。企业合规改革走深走实,成功办理桂林市首例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案件。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6]改革全面推进,乡(镇)政务服务模式由“分散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企业开办实现“零阻碍、零材料、零成本,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开通“个转企”绿色通道,全县各类市场主体超1.9万户。依申请政务服务进驻比例达100%,可网办事项达100%,同城通办、全区通办、跨省通办成为现实。处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3031件,按时办结率98.86%。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结果纳入企业诚信记录,形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包容审慎监管举措为371户市场主体解决信用修复难题。招商引资成果突出,新签招商引资项目15个,投资总额超110亿元;引进500强企业2家,内资到位资金36.13亿元。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减免税款1.98亿元;市场主体房屋租金阶段性减免继续推行,减免租金441万元;“桂惠贷”放款13.2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062户,降低融资成本约2658万元,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