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14日)

  (三)推进县镇村联动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整体谋划推进九龙片区、高铁中央商务区、附城产业集聚区和城区“一江两岸”的规划建设,促进产城人深度融合。加快市政基础设施PPP项目、老旧城区改造工程、文塔半岛项目、供水升级改造工程等建设,贯通一批市政道路,改造20公里供水管网,整治3个城区内涝点。积极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便民生活圈。规划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街心公园。深入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市和省文明城市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常态化整治“六乱”现象。

  推动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镇域特色产业,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错位协同的镇域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抓好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推动罗竹、大豆、核雕、辣椒、油茶等特色产业扩面增效。充分利用生态、南药、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康养、农旅、文旅等产业。积极盘活镇区闲置土地和厂房,着力引进企业项目,推动电子、服装、建材、五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镇域产业提质发展。大力培育镇域“四上”企业,力争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深化美丽圩镇建设,完善提升圩镇道路、排水排污、供电通信、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优化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配置。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开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积极培育发展“美丽牧场”等联农带农项目,推动“政企村共建”生态养殖小区项目达产达效,确保今年每个行政村(社区)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只增不减。年内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亩、垦造水田2200亩、复耕复种撂荒耕地6000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风貌带、精品带建设。全力抓好“四小园”示范建设。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4公里、危旧桥改造8座。加快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着力抓好促消费稳外贸优环境,持续增强稳增长内生动力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加快恢复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促进房地产、汽车、食品、家电、家居等重点商品消费。支持客都汇、天润广场、大润发等综合体和商超举办促销活动。加快推进县域商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8家以上。加快商贸、文化、旅游等消费业态跨界融合,办好稻米节、肉桂节,积极培育会展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打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加快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挖掘城乡消费潜力。

  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制造业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展会,积极抢抓订单、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服务力度,支持雅达电子、广东金正龙、华耀科技等企业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引导在外地代理出口的外贸存量回归。

  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数字政府”改革,推动市行政服务中心扩容升级,优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次办好、帮办代办”等服务模式,扩大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审批制适用范围。精简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健全重大项目集中审批机制,推行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办证,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降低企业用电、用工、物流等成本。深化“政银企”沟通对接,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完善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全力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绿美罗定生态建设

  大力实施绿美提升工程。积极推动增绿补绿工作,深入开展全市性植树活动,新增植树造林2.78万亩,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实施林长制,稳步推进林分优化和林相改造,加快矿山石场复绿。推动云桂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实施罗定江生态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工程12公里。持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完成19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小水电站清理整改。

  深入抓好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巩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着力提升空气质量,落实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减排措施。加强污水治理,推动第五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抓好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确保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35%以上。整治入河排污口2处,整治“千吨万人”饮用水保护区15处。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落实“三区三线”。抓好源头减量、清洁生产、资源循环、末端治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深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快发展资源经济,有序推进矿山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南药等林下经济。

  (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计划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位3350个,推动高级中学整体提升。加快推进职教幼教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好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实施课后服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