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凝心聚力建设品质城市,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品质建设提升,着力做优中心、做强县域,做好同城化文章,推动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起势。
做优主城区。高质量完成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提升城市颜值。扎实推进市政设施补短板,加快旧城区道路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主城区中心地下停车场项目,合理增设垃圾中转站、公厕及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大力打造城市绿道与景观河道,推进运河西路河堤绿化改造、七里塘棚户区绿化工程。将醒狮元素、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建设,创新打造遂溪醒狮IP形象。坚持精细管理和文明提升内外兼修,大力开展交通秩序、车辆停放、流动摊贩等整治行动,提升垃圾分类治理、环卫精细化作业水平,助力省文明城市创建。探索推进新型城市数字化治理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一网统管”让城市运行管理更智慧、更有序。
提速新引擎。坚持规划引领、设施先行、筑巢引凤,集中资源力量加快推进三大片区开发建设。完善滨河新区城市功能,加快河东大道建设,推动万景国际酒店、日处理量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配套管网工程和智教路、智思路等路网建设,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新城集聚,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坚持高标准规划、稳节奏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紧抓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征地等重点,推动起步区规划建设破题起势。大步推进北部湾旅游新区建设,完成新区总体规划,推进江洪镇滨海特色旅游综合开发建设,积极探索旅游创新发展新模式,打造一批有遂溪辨识度的旅游拳头产品、一批独具特色的高品质文旅项目,推动滨海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
壮大镇域经济。正视镇域经济短板弱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引导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更好承接县城经济辐射,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发挥各地特色、有利条件,调动镇(街)发展产业积极性,主动走出去“敲门招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依托“一镇一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推动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加强镇(街)风貌管控,推动各镇(街)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综合提升,打造一批特色化品质化美丽圩镇,增强圩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加大向镇(街)放权赋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千方百计做强农业、做美农村、做富农民,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升级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三类户”动态监测帮扶,及时消除风险,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风险防范,强化公益性资产有效管控。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有效发挥组团帮扶单位行业优势,加大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力度,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巩固扩大撂荒耕地整治成果,建设高标准农田1.9万亩以上。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建成县级地方储备粮油中心库,稳定粮食生产面积68万亩以上、产量23万吨以上,稳定生猪年出栏量100万头以上、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6万头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推广“稻稻薯”“稻稻+”种植模式和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五良”融合发展。
提质发展特色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示范引领,推动火龙果、番薯、香蕉、荔枝、圣女果、南药、生猪、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做大做强沙虫产业,推广甘蔗良种良法应用,谋划申报水产、番薯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特色专业镇村。抢抓“年鱼经济”机遇,深耕海洋牧场,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水产种业培育、水产深加工,推进新海茂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建设,打造“蓝色粮仓”。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申报遂溪金鲳鱼、遂溪草潭瑶柱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以杨柑、洋青镇火龙果种植区为核心,探索发展火龙果“灯光经济”;依托草潭金鲳鱼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江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项目,促进休闲渔业、渔港旅游业等新兴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优化村庄规划,谋划整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15.4亿元,逐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60公里,新建修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278处,改造提升农村厕所722座以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和终端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移交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维、推动设施有效运行率达80%以上。加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五美”专项行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农房整治提升建设项目落地,力争建成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1条、乡村振兴示范村32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盘活农村存量土地,激发农村新活力。推进“积分制+清单制”,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