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仁化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

  强化保障要素供给。做好项目招引“后半篇文章”,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大抓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落实要素保障行动,紧盯招商签约项目、集中开工项目、专项债项目等重点,发挥领导挂点上下联动、项目并联审批、专班服务作用,完善重点企业“一企一策”、重点项目“一项目一专班”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用能、环评、水电气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瓶颈,用最快速度把协议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优化升级产业园区平台,围绕园区亩均投资、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等指标落实好园区考核,力争成功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1000亩土地平整、智慧化标准厂房、停车场、电力电信管道铺设,以及第二水厂、污水处理厂和雨污管网提质增效等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园区建设用地,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土地、林地指标,力争解决园区征地拆迁补偿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园区规划环评编制,继续推动园区扩园、特色产业园申报工作。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学习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认真落实市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围绕“提效率、优服务、严整治”要求,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努力打造与“双区”接轨的营商环境。深化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一网通办”,以县镇村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为重点,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完善政务服务事项“二次统筹”要素清单,形成《政务服务事项证明材料保留清单(2023年)》,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发挥县领导、部门“暖企”挂点服务企业机制作用,精准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竭诚当好企业的“店小二”“服务员”。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继续做好“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管理工作,完善“互联网+监管”数据,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用好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

  (三)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把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稳住农业基本盘。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耕地保护制度,加大粮食生产奖补激励和“退果还粮”力度,改造提升1.56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任务。依托牛羊产业园、蛋鸡养殖等项目,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继续实施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推进畜禽养殖场升级改造,压实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生产责任,确保完成生猪生产任务。推动县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着力盘活各镇(街)原有粮仓地块,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贡柑、沙田柚、茶叶、优质米、竹子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县级或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驻镇帮镇扶村联支部工作作用,抓好脱贫动态监测工作,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监测体系,加强扶贫产业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清洁行动先进县。实施城口红色文化以及生态农业功能示范带建设,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成1个绿美古树乡村、4个乡村绿化美化点,力争7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目标。推动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巩固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果,加快补齐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短板,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分类整治空心村,科学进行农房规划和建设管控,强化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启动省道517线高坪电站至凡口段、续建省道517线城口至红山段改造等交通项目,推进乡道602、587线等一批农村路网提升,以及单改双、村道安防、美丽农村路等项目建设,力争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11个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和公安派出所等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县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一体建设,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扎实抓好“八五”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整治新型网络诈骗犯罪、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全民禁毒和“扫黄打非”工作,全力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突出、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完善镇域发展规划编制,实现差异化综合发展,支持丹霞街道以城市服务、文旅服务、盘活大岭工业园资源为支撑,构建县域主要的贸易中心、经济中心和旅游区。支持董塘、周田立足县域副中心目标,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镇和产业集聚发展示范镇。支持其余乡镇坚持多元发展思路,以柑橘、牛羊、毛竹、茶叶等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深挖特色产业资源潜力,盘活闲置土地和资源资产,加快产业转型,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镇。开展镇级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具有优势、成长较快、带动力强的企业落地。加大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做好“四上企业”潜力挖掘和培育工作,壮大镇域经济总量。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活驻镇帮镇扶村力量,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镇域经济发展动力,畅通供销渠道,推动特色农业、旅游服务等经贸合作。加强镇级统计员队伍建设,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组织更深入、更细致的业务培训。强化镇域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开展定期监测、通报、评比,做好评价结果运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