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一轮产业大招商。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掀起新一轮全员大招商热潮。重点围绕现代农业、食品饮料、大数据上下游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钢贸、新能源、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发展产业,通过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对口帮扶等多种招引手段,引进一批建链、强链、补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引资走在全市前列。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建立项目引进、要素保障、并联审批、跟踪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确保项目引得进、快落地、能发展。进一步梳理完善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升区域产业集聚竞争力。制定新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推动全员招商工作落实落细。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推动北江智纺成功上市。抓好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支持北纺丹宁未来创新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抓好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培育和科技人才引进培育,支持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组织实施“南岭团队计划”,力争新增“南岭团队”3个,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巩固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推动马坝人—石峡遗址公园提升建设,加快广东华家班赛车公园、樟市镇芦溪村特色村寨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白土镇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支持乡村旅游星级民宿发展。积极探索农文旅体融合创新发展,创新推出一批国潮精品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助力文旅体行业全面复苏。
二、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激活资源潜能
坚决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把“两山”理念作为根本遵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曲江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筑牢生态屏障,严守生态安全防线。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用地管控制度,科学划定全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序推进林相改善、林分改造和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坚持落实河长制,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确保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抓好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所增长。全面落实林长制,抓好封山育林、天然林管护,严厉打击滥砍滥伐、乱采乱挖等违法行为。常态化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确保不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加快绿色转型,扩大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紧盯建筑用岩矿、煤矸石、温泉、光伏、风能、抽水蓄能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符合曲江实际的资源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把资源变为项目,把项目聚成产业,有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推进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项目建设,全面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国有资产,有效把资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践行绿色理念,提振生态旅游。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推进绿美曲江行动,持续开展高质量水源林和新造林抚育。大力推行林业产业与森林旅游产业并进发展,打造森林康养品牌,加速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打造“双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
三、以融合发展为目标,着力统筹城乡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韶关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出镇域振兴,大力推进强镇兴村,把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统筹推进老城提升和新城建设,支持矮石路“三旧”改造、状元府邸·尚苑、滨江华府、源河汇锦.壹品、合晟广场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风度大道和新城路网、梅花河两岸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南片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各类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北地块开发。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城市内涝管网提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停车项目等一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加大拆违控违工作力度,完善城市管理常态化机制,抓好精细化城市管理。持续完善城乡供水体系,加快推进曲江城区供水旧管网改造与新城区扩网工程、曲江区西南片乡镇供水工程。加强房产交易、住房保障、物业管理工作。有序引导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强化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评价,推动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和党政班子将工作重心投向抓发展、抓经济、抓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打造一批工业、农业、文旅强镇。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一批乡村振兴车间和强镇富村公司。加快省道S521线沙溪至乌石段、消雪岭至樟市、樟市至罗坑段路面改造工程等通镇骨干交通网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疏通镇域发展的脉络。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继续完善139+美丽圩镇建设,持续开展乡镇城镇综合管理和“大清洁、乡村美”考评。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和外立面整治提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实施一批垃圾处理和雨污管网项目建设,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推进农村集中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确保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99%以上、水质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