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19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3月19日在广州市天河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建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天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谋非常之策、聚非常之势、用非常之力,勇当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动力源,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区(县)前六,荣获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连续3年位列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前三,第四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过去一年,我们果断应对、精准施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因时因势制定实施一系列稳增长具体举措,出台加快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7个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融合一体抓好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和政策兑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51.3亿元、增长5.1%,占全市比重达21.6%。新引入持牌金融机构21家,新增软件业百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5家;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71.3%、22.2%,占全市比重分别达31.6%、37.3%。竭尽所能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约14.4亿元,全区新增企业超10万家、占全市27.3%,总数突破55万家;新增“四上”企业1279家、总数达8602家,均约占全市五分之一。多措并举涵养税源,实现税收收入86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8亿元。强化投资消费支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2.8亿元、增长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3.8亿元、增长20%,增速居全市首位、创近5年新高,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38.9%。

  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专班化、项目化推动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天河中央商务区位列2023福布斯中国商务中心区前三。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成功上市,粤海天地正式开业。新增亿元税收楼宇2栋。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实现数字服务出口额20.5亿美元、增长14.8%。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新入驻首店71家,新增1家全国示范智慧商店,7家商店入选全市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商店、占全市七成;商圈全年客流量超8亿人次、商品销售总额超1万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广州国际金融城攻坚克难收储东区3宗国有土地,北区控规调整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澳门国际银行等10个项目开工,中国人寿等10个项目封顶,汇金中心等2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越秀财富大厦等13个项目启动招商,新增产业面积超110万平方米。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区新收储土地17.9公顷、出让地块5宗,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3个,咏声、凡拓等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趣炫总部等4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谋划建设2112工园。启动中国软件名园申报。天河智慧城综合管廊全线贯通。印发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软件”优化和“硬件”升级。创新“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征集创新需求75项、解决方案36个;加快梳理盘活高校科研院所、国有物业土地等空间资源,深入推进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五山路人行天桥等10个项目完工,广州科技图书馆等21个在建项目加快实施。沙河片区文化振兴有序推进,龙洞凤凰片区启动规划,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逐步成型。

  创新动能持续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注册科技类企业2.7万家、增长30.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增加948家、增长28.8%,增量均居全市第一。1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企业获评2023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3家企业入选胡润2023全球独角兽榜单。中望龙腾3D软件获评国产工业设计软件领域首个“中国版权金奖”,羊城创意产业园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赛意信息谷神、亿迅科技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举办广州国际创新节,汇聚全球线上线下约150万人,湾区新药研究院(天河)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在全国首创行政、仲裁、司法有机衔接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9438件、总量全市第一。

  过去一年,我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深走实。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推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和港澳居民居住证相互关联、拓展职业资格认可范围等建议事项纳入省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涉税事项“湾区通办”服务示范区建设,开设港澳“个转企”登记专窗和外资股东身份视频确认服务,新设立港澳企业634家、居全市第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中心汇聚资管类金融机构446家、占全市比重超四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启动运营,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APEC—ODR平台)累计处置案件标的超20亿元,解决涉外纠纷案例入选司法部、商务部案例。累计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律师76人、占全省20%。出台深化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落地全市首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新引进港澳项目97个、累计达967个。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获批成为全省首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与考学校”。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增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区2个、合计达13个,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589家、增长65.7%,完成商品进出口总值660.2亿元、增长5%,文化出海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全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创新实践案例。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实施营商环境6.0改革、数字政府2.0改革,获评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全国第二。区政务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智慧城获批纳入省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新增9家省数据经纪人、增量全省第一。与87个地区实现720项高频事项多渠道“跨域通办”。天河“政企+”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打造企业诉求收集、处理、反馈线上闭环,为全区超72万市场主体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发挥业态丰富、企业集聚优势,创新开展“企业跨界赋能行动”,政府搭台支持企业跨界合作、链接资源、拓展市场。启动天河中央商务区“信用园区”“信用楼宇”建设,“信用+金融+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16个区级定制化金融产品累计投放较低成本贷款超100亿元。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国有资产总额增长36 %。

  过去一年,我们统筹兼顾、系统提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城区功能品质。

  “百千万工程”系统推进。健全指挥体系、出台实施方案,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一村一专班”推进已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前期谋划项目加快落地,完成城市更新投资274.4亿元;协议动迁、依法动迁协同推动冼村改造取得新突破,新分复建房1572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个,惠及群众超1800户。保险赋能城中村安全共建共治共享,1082套房屋参保城中村消防安全责任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助帮扶地区引进企业74家、销售农特产品约16亿元。

  绿美天河生态格局加快构建。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为引领,系统落实绿美生态建设省“六大行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周边5个交通改善项目开工、3个水环境治理项目竣工。统筹推进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实施火炉山森林公园周边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完成森林质量优化提升115亩,新建公园6个,新增城市绿地466亩。全力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5.7个百分点。完成5平方公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新建碧道7.2公里、海绵城市3.7平方公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改善幅度全市第一。节能降碳稳步推进,中建四局科创大厦获全国首个超高层近零能耗建筑设计认证,5个项目获批全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占全市比重超七成。

  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完成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沿江发展”走向“纵深织网”。市区合力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明六路、悦景路等道路开工,水荫四横路等3个项目完工。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增设非机动车道36.3公里,完成3处港湾式公交站改造和5个交通拥堵点治理。持续提升城区环境品质,治理违法建设196.5万平方米,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6公里,新建、改建公厕16座,建成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65个,培育“无废细胞”282个、数量全市第一。

  过去一年,我们用心用情、久久为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增进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超七成。多措并举持续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约8.8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7522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25人。兜牢民生底线,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4554万元,发放失业金4.8亿元。社区颐康服务站实现社区全覆盖,区老人院获评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天园街翠湖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项目获评全省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示范点。2个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获评全国最美爱心驿站。建成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基地。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一万余套。

  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提质发展。教育强区建设加快推进,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区少年宫新校区开工建设;新建、扩建公办学校和幼儿园11所,新增公办学位超7300个;获评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1所学校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2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开工建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天河院区建成启用,全区三甲医院总数达9家。文化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举办首届天河龙舟文化季,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超7200场,区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图书馆评估定级,广州粤剧院新址开馆运营,刘氏家庙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天河湿地文化角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级最美乡村文化空间,新增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8家企业(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全区2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平安天河建设扎实有力。完成市域社会治理试点省级验收。构建12345热线工单与信访件、行政复议诉讼数据共享常态化对接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区案件类110警情同比下降16.5%。打造群防共治品牌3个,累计建成城中村最小应急单元553个。建成全国首个“产学研救”四位一体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连续两年在全市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连续9年在平安广州建设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获颁平安广东建设全省唯一“二星平安鼎”。

  过去一年,我们党建引领、以学促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扎实成效。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362件、政协提案104件,连续4年在法治广州建设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连续3年获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督查激励,天河南街、车陂街获评市法治镇街。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财会监督。双拥、人民武装、供销、统计、保密、妇女儿童、对台、侨务、民族宗教、人防、残疾人、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和风险挑战,我们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紧咬目标干,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动力活力,形成一系列精准有力、行之有效的机制打法,汇聚起上下一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全区“一盘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质的提升、量的增长、好的态势,天河活力全面迸发、社会和谐稳定、底气更加充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天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调整,主导产业拉动力不够强劲,重大平台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仍有差距,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三是优质民生资源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城市治理仍有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区委“在十个领域争当先锋”工作措施,细化落实区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勇当尖兵。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超7000亿元、增速不低于6%,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做好今年工作,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深刻把握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这个重要要求,围绕“稳”这个大局和基础,把握“进”这个方向和动力,坚持建指标、强对标、盯目标一体统筹,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一体布局,稳存量、扩增量、防变量一体推进,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昂扬姿态,干出新业绩、展现新气象,坚决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以天河之“稳”服务广州之“稳”,以天河之“进”支撑广州之“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砥砺奋进增活力、强动力,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为天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全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聚焦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就业,落实深化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推动香港离岸孵化服务中心年内投入使用;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龙头带动作用,全力争取更多机制政策在基地先行先试,强化要素资源供给,高标准构建“1+1+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撑体系。聚焦打造港澳投资集聚优选地,发挥广州东站穗港往来首选交通优势,积极推动东站片区业态优化、品质提升,强化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等机构合作,吸引集聚一批港澳企业。聚焦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辖区更多医疗机构纳入“港澳药械通”,引导更多港澳青年在穗参保,积极争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和港澳居民居住证相互关联、拓展职业资格认可范围等事项加快在我区落地。聚焦构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有序拓展港澳姊妹学校规模,统筹推进国际化街区和港澳社区建设。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树立“产业友好型”理念,全力营造安商、护商、稳商“暖环境”,以改革举措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着力打造政策高地,充分发挥政策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关键作用,紧盯产业链创新链堵点卡点和企业关心关切问题,修订出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政策,以集成式创新、饱和式供给,引领带动更多产业“从0到1”突破、“从1到10”跃升。着力打造信用高地,做好企业合规经营指导,在监管审批、公共服务、融资贷款等领域探索开发更多“信易+”应用场景,为守信企业降成本、增便利;深化“信用+金融+创新”体系建设,综合采取政府贴息等措施,多措并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着力打造服务高地,久久为功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和创新主体梯度成长培育,依托“政企+”服务平台,完善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支持政策直达快享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跨界赋能行动”,助力优质企业乘风破浪、帮助困难企业披荆斩棘。全年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0万家、上市企业3家,“四上”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建好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力争落地全市首家区级数据交易服务专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细化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兑现和要素供给,加大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健全新业态新行业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白名单”管理,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整合重组区属国企下属企业,支持盘活存量物业建设专业楼宇、专业园区,组建天河产业母基金和并购基金,推动区属国企广泛参与城市建设、产业投资。

  全力以赴建设创新强区。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主体成链成群成势,力争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1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针对单个企业创新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等痛点,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数量多、链条全的集聚优势,鼓励引导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技术攻关,推动从“企业单点竞争”向“企业群链式竞争”转变。抢占成果转化制高点。完善“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开展技术供需对接。针对企业在研发试验、研发设备、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业务出海等各环节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损失风险,探索建立“政府补贴+科技保险+银行融资”机制,出台政策激励保险公司扩大科技保险研发推广、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企业融资力度。用好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探索盘活国企、高校科研院所和村集体低效闲置物业,打造一批平价转化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多首创性产品率先落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圈。全面落实“广聚英才”工程,健全完善人才政策,加快构建“宜居宜业宜创”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二)砥砺奋进提能级、优结构,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扎实做好产业能级提升、结构优化调整两篇“文章”,既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聚力发展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咨询设计、定制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保持支撑性行业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又要坚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前瞻布局发展“大模型+”、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加快建设金融强区。聚焦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打造金融集聚发展区,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争取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拓宽自由贸易账户适用范围等政策在特定领域、特定机构、特定业务先行先试,以创新举措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吸引持牌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推动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300家左右,助力广州建设金融强市。聚焦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理财资管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拓展隐私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招引一批金融机构科技子公司和金融软件企业,打造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整合资源推动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建设,强化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争取率先落地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促进数字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中心建设,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集聚优质理财资管机构,支持产品服务创新,聚力发展定制化资管服务等新业态。

  巩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做大人工智能、信创软件、工业软件等新兴领域,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政策措施,开发“AI+金融”“AI+专业服务”等10个大模型示范应用场景,新引育3家大模型独角兽、“小巨人”企业;加快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一中心两平台三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和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以“两化融合”赋能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研发应用,建设信创特色产业园区。做优数字文创产业,引导企业精品化、国际化发展,构建全链条游戏电竞产业生态圈。

  打造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推动高端专业服务业数字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能级。加快广告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数字广告专项政策措施,引育一批数字广告、互联网平台优质企业,力促广告业营收突破300亿元。加快人力资源、科研服务高端化升级,建立人力资源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服务机制,提质发展高端猎头、人才测评与培训、人才数据分析应用等中高端业态;全力推动科研服务龙头企业总部项目落地,做大做强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研究试验等细分领域,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评估、商用化等高附加值服务。加快咨询调查、法律服务国际化发展,鼓励咨询机构拓展技术咨询、科创咨询等业态,发展新型智库,支持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海外业务,新增2家亿元会计师事务所;提质发展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天河高端片区,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水平,力争新增2家亿元律师事务所。

  聚力壮大现代都市工业。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全力推动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实施意见落地见效。扩大发展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能源工业龙头企业布局新型储能等业务,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定制家居、高端日化美妆等都市消费知名品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湾区新药研究院(天河)项目建设,招引一批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创新型企业;集聚一批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智能制造研发、生产一体化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完成2112工园工业产业区块修正及控规优化,全力推进土地收储整理和招商出让;支持工业专业园区优化规划指标、加快转型升级,引导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企业“入园上楼”集聚发展。全年新增工业规上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培育建设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稳、拓、招”并举推进商贸业强链延链补链,紧盯国际形势做好政策措施储备,把握契机推动大宗商品贸易、多式联运顺势发展;增强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内生发展能力,持续补全上下游链条,促进“供应链+物流+金融”深度融合,支持行业互配互采,提升产业链韧性。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引育一批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企业,推动传统商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天河路—珠江新城世界级时尚地标商圈,市区合力推动SKP项目落地,支持太古汇、领展广场等扩容提升,引导商场商店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高水平建设金融城商圈,持续提升美林天地等商场业态,加快鹏瑞金融城等8个商业项目建设,市区合力建好岭南风情街,力促金融城广场开业运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文、商、旅、体、医、娱、美、养融合发展,深化拓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消费场景,发展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旅服务,加快太保家园等项目建设,培育数字消费、健康消费、银发经济、定制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聚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重点发展品牌连锁总部经济,全年引进广州首店40家,打造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2个;办好超300场主题促消费活动,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200亿元。

  (三)砥砺奋进拓空间、增后劲,全面推动重大平台成势增效。坚持产城融合,采取差异化策略推进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做到谋划一片、推进一片、见效一片,不断提升重大平台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推动天河中央商务区扩容提质。深入推进天河中央商务区“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先锋、高端资源配置枢纽、世界级城市客厅、多元文化融合典范。市区合力推动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工程开工、马场地块更新改造;加快盘活中水广场,力促哥弟总部项目开工、合景悠活项目加快建设。高标准开展广州新中轴线(天河区段)品质提升,打造新中轴线“最精华段”。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全力完成10栋存量楼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争新引进总部型企业10家、新增亿元税收楼宇2栋。高质量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充分发挥天河出海联盟全链条护航作用,支持企业强化数字赋能、品牌塑造,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数字服务出口额超22亿美元。

  推动广州国际金融城积厚成势。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完成东区控规优化,提速推进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市区合力加快起步区基础设施及商业配套项目建设,力争起步区临江大道和方城内规划道路一季度具备通车条件,东区创金路、横一路及早开工建设。攻坚完成东区剩余2宗国有土地收储,全力推动西区、北区土地收储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起步区剩余8宗产业地块出让,推动广州农行大厦等3个产业项目封顶、广发银行总部大楼等5个产业项目竣工;政企合力加大建成楼宇招商引资和产业导入力度,精细做好项目投产、企业入驻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示范区。

  推动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区提速发展。坚持“连片收储、配套先行、滚动开发”,加快推动“两带两片”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引领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区。完成3宗土地收储,加快3宗土地出让,提速22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中望龙腾等3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高压架空线下地迁改。优化提升天河软件园园区运营效能和产业竞争力,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

  推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更新发展。强化市、区、高校科研院所协同联动,统筹抓好资源链接、产业导入等“软件”优化和更新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硬件”升级工作。市区合力加快规划编制,周密做好城中村改造各项工作,点线面结合推进五山路、东莞庄路片区交通优化、园区改造,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改造提升低效用地,统筹建设更多创新载体,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过程创新生态圈。

  推动沙河片区和龙洞凤凰片区落地起步。沙河片区坚持分区施策、分步实施,有序推动产业升级、文化振兴、交通优化、环境提升、空间提质。龙洞凤凰片区谋划推进更新改造,加快编制控规方案,着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现代都市工业和国际教育园区,打造天河北部绿美门户、高品质居住社区。

  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聚焦七大平台谋项目、抓投资,千方百计提升项目成熟度、优先度、储备度。攻城拔寨推进165个、总投资超6600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力促新开工项目38个,带动固定资产投资额超830亿元。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坚持对外招引和对内挖潜并重,促进招商政策、活动、资源等协同优化,瞄准央企、外企、高精尖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积极开展链主招商、市场招商,全年新引进百亿级产业项目3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规划、用地、环评、立项等审批手续,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四)砥砺奋进抓重点、破难点,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激活城中村这个“潜力板”,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区上取得新进展。

  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坚持城市体检先行,深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拆、治、兴”并举,压茬推进7个已批在建城中村改造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冼村改造完成动迁收尾,金融城东区前进村改造项目开工。科学做好9个前期谋划城中村改造项目方案编制,启动吉山村集体物业清拆,力争大观村年内动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专项借款等支持,推动凌塘新村、柯木塱村(广汕路以南片区)复建安置房开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16个、完工6个;完成3100户“双无”老旧用户共用用水设施改造。

  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赛事场馆周边为重点,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及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奥体中心周边综合环境工程等3个项目及早完工。聚焦未列入改造计划城中村,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基础设施补短板提效能,着力打造“和美社区”。实施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导则,深入开展“六乱”等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力打造高品质精致城区。治理违法建设195万平方米。全力服务推进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铁路和18号线后通段(冼村—广州东站)等轨道交通天河段建设,力促地铁11号线、13号线二期天河段完工,金融城站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聚焦保障重大平台、重点项目交通需求,加快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力争黄云路(奥体路—珠吉路)建设工程等13个项目年内开工,机场二高南段工程等8个项目年内完工。持续优化交通微循环,推进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改造,完成5个交通拥堵点整治。

  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协作合作。坚持“当地所需,天河所能”,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和对口帮扶(产业)协作,加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擦亮“山海心连之家”、天河大方湾区中心、七星关区古树茶产业等帮扶品牌,深化结对互促帮扶,推动区域产业共兴、要素共用、服务共融。

  (五)砥砺奋进优环境、增颜值,全面推动绿美天河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美丽天河建设,高水平打造“公园城区·绿美天河”,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擦亮“绿美”底色。坚持“改、建、治”并举,“点、园、带”结合,编制出台专项规划,构建绿核融城、翠环连山、公园体系、碧带通江的绿美天河空间格局。加快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城园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完成5个交通改善项目和8个水环境治理项目。服务保障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开工建设。优化林长制体系,编制火炉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打造“火龙凤”三山翠环;市区合力推动马鞍山公园和燕岭公园规划建设,优化提升重点道路、轨道交通沿线绿化美化水平,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85亩,新建口袋公园5个、城市绿地327亩。

  夯实“绿美”根基。举一反三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巩固提升移动源污染防治、扬尘控制、餐饮业油烟整治等工作成效,确保空气质量稳居中心城区前列。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推进六大河涌流域片区治理,完成城市内涝点整治4个,新建海绵城市3.1平方公里、碧道7.8公里,力争在全市率先基本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安全利用,筑牢土壤、地下水安全防护墙。

  激活“绿美”动能。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鼓励实施自愿减排项目,编制马场片区综合能源专项规划,提速推进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推动装配式建筑提质扩面,力促中型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居住建筑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打造超100个“无废细胞”,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六)砥砺奋进增福祉、暖民心,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幸福天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打造“都市就业”服务品牌,健全“一街道一就业驿站”服务体系,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80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以上。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巩固提升颐康中心(站)服务水平,打造长者饭堂示范点2个,建设认知障碍(失智老人)照护床位200张以上;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市首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街区(社区)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引导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擦亮“教育强区”品牌。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学位攻坚计划和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广州中学凤凰校区加扩建工程(二期)加快建设;新开办2所公办中小学,新增基础教育优质学位超3600个,以高质量教育绘就幸福底色。

  加快健康天河建设。织密卫生健康“服务网”,加快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建设,推动区属公立医院提质扩容;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新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让健康天河更有“医”靠。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新建1个旗舰中医馆、3个三级名中医工作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以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擦亮“德润天河”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扎实开展制度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擦亮广州户外艺术季、广州乞巧、天河龙舟、绚丽天河等文化品牌。加快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广州科技图书馆、区少年宫新校区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个,推动区档案馆新馆开馆、区图书馆提档升级,完成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修缮。全力做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属地保障。优化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新建和更新健身路径22条、增设儿童游乐设施16套,打造“10分钟健身圈”。

  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力争区储备粮库项目开工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广泛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参与,打造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燕塘消防站、可移动模块化森林消防站。全覆盖完成城中村安全评估,推动6.4万套出租屋参保消防安全责任险;探索制定全国首个高层高速电梯维护保养地方标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公共安全与智能视频系统建设应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健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区级综治中心,深化“庭所共建”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应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我们坚持尊重民意、普惠共享、注重实效、量力而行,按照可感知、可落实、可支撑、可考核准则,广泛听取社会公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形成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将在本次大会票决具体项目后,全力推动落地落实,切实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民生需求。

  (七)砥砺奋进优作风、强能力,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牢记“三个务必”,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奋进新征程中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天河落地落实。

  加强法治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深入推进法治天河建设,扎实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创建“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区”。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加强财会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效能建设。扎实推进机构改革,调整优化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深化数字政府智能集约建设。精准施策涵养优质税源,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依法规范抓细抓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摸清摸准天河经济家底。

  加强作风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做好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紧盯信访线索、12345热线等热点问题,推动高频、共性问题标本兼治,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强政府系统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等工作上大胆试、大胆干,打破框框束缚、拒绝自我设限,以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思路打通工作的堵点痛点,切实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再起航,千钧重任又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努力在目标上走前列、责任上挑大梁、任务上作贡献,奋力开创天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广州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前行,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名词解释

  1.2112工园:按照“整体规划、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思路,在广汕路以南、柯木塱南路以东、旧羊山以西、车陂涌北段生态廊道以北区域,整合用地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天河区首个区级现代都市工业园。

  2.中国软件名园:指产业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和发展质量处于领先地位,在创新发展、产用协同、生态培育、环境优化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完成创建目标,达到创建标准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称号的软件园区。

  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指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2021年1月12日,广州仲裁委员会正式上线全球首个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APEC—ODR平台),集谈判、调解和仲裁于一体,为来自21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的商事主体提供高效、易用、低成本的一站式争议在线解决服务。

  5.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与考学校”:DSE全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是由香港考试局于每年3至5月间举行的公开考试,也是香港本地中学生的主流大学入学考试,考试成绩可用于申请国内外的高校,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用中文作答的国际性考试。以往只有在香港本地学校就读的应届生才算作学校考生,其余考生都归为自修生,成绩100%按考试卷面分数来算。成为DSE“与考学校”后,学校考生由学校统一报名,校内成绩也会折算进最终DSE分数、占总成绩约20%。

  6.数据经纪人:指利用行业整合能力,通过开放、共享、增值服务、撮合等多种方式整合利用有关数据,尤其是促进行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流通、进场交易的服务机构,旨在建立供需信任关系、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活跃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可信有序流通和市场化利用。

  7.天河“政企+”服务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GIS地图等技术搭建的政企共用、政企协作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构建快速、高效、便捷的联系纽带。

  8.“信用+金融+创新”体系:天河区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集聚优势,通过公共信用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以信用为纽带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紧密对接,为金融机构投放信贷产品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区内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提高科技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普惠性。

  9.“百千万工程”: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旨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10.绿美生态建设省“六大行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11.“无废细胞”:将生物学中的细胞概念引入到城市固体废物治理,把城市看作人体,学校、机关、企业、酒店、展馆、景区等社会生产生活各组成单元看作细胞,通过建成一个个“无废细胞”,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促使“无废”理念深入人心、全民践行“无废行动”,最终打造“无废社会”。

  12.香港离岸孵化服务中心:在香港设立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离岸孵化服务中心,推动政府服务前移、项目对接前移,联动天河、香港、澳门三地资源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13.“1+1+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撑体系:“1+1”即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基地,“N”即区内其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14.港澳药械通:经国务院授权,允许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

  15.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一中心两平台三基地”:“一中心”指广东工业互联网产业数据中心,“两平台”指广东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广东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监测服务平台,“三基地”指广东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创新基地、广东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创新示范基地、广东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及理论应用创新研究基地。

  16.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2023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由天河区供应链龙头企业联合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多式联运企业、相关金融服务机构等,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发起并成立的合作平台,旨在促进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强化供需对接与交流,优化资源布局,提升产业效率质量,共同促进成员单位做强做优做大。

  17.天河出海联盟:2023年11月9日正式成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自愿参与、资源整合、合作共赢为原则,由汇量科技、钛动科技、博冠(网易)、洋葱集团、招商银行5家企业联合发起,27家企业成为首批成员单位,为企业出海提供供应链管理、技术支撑、市场推广等全链条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联盟内企业抱团出海,协力开拓国际市场。

  18.“两带两片”:“两带”指华观路产城融合带、广汕路南产业带,“两片”指广棠产业片区、小新塘片区。

  19.“双无”:指无物业管理、无加压设施。

  20.“山海心连之家”:天河区融合粤黔特色,搭建“山海心连之家”服务平台,通过提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精细化的跟踪管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活动等暖心服务,更好地促进贵州籍务工人员稳岗就业。

  21.三山翠环:沿火炉山、凤凰山、龙眼洞山脊打造山脊线首尾相连、总长约30公里的环状生态廊道。

  22.“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3.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城市划定网格内有序整合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形成以三级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牵头,二级综合性医院或能够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为支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

  24.“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12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