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2日)

  建设教育人才“新体系”。全面加强与区内高等院校合作,健全校地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职校联合培养人才。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成2个校园新建工程,全面推进幼小衔接,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深化培育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扩大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打造“海纳百川、珠联璧合”特色人才品牌,用心关爱服务科技工作者,建设人才服务驿站,定期举办人才交流活动,整合教育、医疗、安居等资源推出“海珠群贤码”,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六)抓改革、促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谱写新篇章。着眼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以扩大开放打开高质量发展格局。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落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工作,全面深化营商环境5.0改革。加强数字政府2.0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从“可以约”向“智能约”转变,深化“云端”办事服务模式,持续提升企业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信用建设工程品牌。加快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强化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高地。实施包容审慎新模式,呵护培育好新业态、新经济。深化“首席服务官”机制,采用专班制服务,做好产业扶持政策兑现,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要素供给。深化“用心办”服务平台应用,拓展惠企服务资源库。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服务。围绕企业、楼宇、园区,落实税源定点联络机制,进一步加大税源培植力度。

  深度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聚焦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期、海珠所能,深入对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主动承接南沙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要素溢出效应。依托广交会等会展业资源,深化与港澳会展产业合作,探索“一展两地”办展模式,引育品牌展览和高端会议,协同南沙办好国际重要论坛。升级壮大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等平台载体。出台港澳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工作方案,落实大湾区青年就业创业补贴,搭建港澳人士就业供需对接平台。用好琶洲速调快裁服务站,加快打造省市共建大湾区和谐劳动关系多元治理试验区。

  深入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体系,落实市促进外资高质量发展20条。擦亮广交会品牌,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展会体系,打造外贸和投资结合的双平台,促进更多参展企业投资落户,将参展采购商转化为投资商。推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开通运营,拓展国际商贸和对外交往功能。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全流程服务外资企业引进、落地、达产、运营等环节。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七)优环境、创品质,在提升城区功能中取得新成绩。着眼绿色发展,全面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把城区功能做强、内涵做深、品质做优,为绿美广州贡献海珠力量。

  让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立足“一区一谷一圈”发展空间布局,完成海珠区国土空间规划。在东部,高标准推进琶洲东区规划,打造面向未来的超级总部集聚区;在中部,加快“一轴一路”区域城中村更新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面貌;在西部,升级打造江南文商旅融合圈,让老商圈焕发新活力。高质量推动珠江前后航道沿岸地区建设,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高标准谋划环中央湿地价值圈发展,激活生态价值,打造世界一流的环中央湿地价值圈。推进14宗地块储备,实现18宗土地出让。

  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快推动双塔路等16个道路项目、鱼珠隧道等7个隧道、地铁10号线等5个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完成宝岗大道—南田路辅路交叉口等10个交通拥堵点治理。加大环岛路建设力度,建成环岛路大干围涌、石溪涌、新渔涌、沥滘涌等4座跨涌桥,贯通石岗路—大干围段、大干围—南洲路段,实现海珠湾段全线通车。重点做好轨道交通、海珠湾隧道、城市快速路二期(东沙—石岗隧道海珠段)、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二期等项目征地拆迁,保障项目进度。持续推进琶洲西区路网建设,完成华洲路、仑头路等道路升级改造,新建、改造10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通道,不断改善城区交通出行环境。

  让生态环境更加优质。强化涉气污染源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推动PM2.5、PM10、NO2全面达标。扎实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力争实现排水单元达标比例87%。推进1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科学谋划区域园林绿化建设,打造更多小而精的口袋公园。高质量推动内河涌、珠江后航道碧道建设。完成北降涌、广纸片区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建设,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比例40%以上。持续深化海珠湿地保护建设,全面融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植物科研高地,提升湿地圈层发展能级。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严打态势,提升违建治理成效。优化垃圾分类管理模式,构建“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八)办实事、暖民心,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新提升。着眼为民造福、安全稳定,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针对性,试点建设“就业驿站”,促进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强化“社工+志愿服务+公益慈善”联动机制,鼓励建立社区慈善基金。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完善街道颐康中心服务功能,加快推广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引入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建立“互联网+健康养老”智慧康养模式。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实现普惠性托育机构街道全覆盖。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打造智能样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强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落实第九次创建省“双拥模范区”工作。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助力协作帮扶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4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