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0+1”政策体系:包括都市工业、产业互联网、楼宇园区经济、专精特新、游戏产业、算力算法、国际消费、产业载体项目引入、企业上市、版权经济、数字经济人才等领域在内的产业扶持政策。
13. “暖企八条”:2022年6月《海珠区领导暖企工作八条措施(试行)》印发,包括坚持定期走访机制、提前约访减少打扰、做实做细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注重优质高效暖企、动态跟踪闭环督查、建立定期报告调度制度、全面营造宜商氛围等八个方面。
14.版权产业:生产经营具有版权属性的作品(产品),并依靠版权法和相关法律保护而生存发展的产业,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复制、发行和传播,涵盖采集、存储、提供信息的信息产业。
15. “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6. 数字海珠一张图:基于“数据治理”向“数图治理”提升的理念,打造全省首张以“数图融合”为核心的数字行政区划图。
17. 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
18. 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含量。
19. 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合流渠箱是生活生产污水、废水和雨水共同排入的排水渠箱。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是通过工程手段将生活生产污水、废水接入新建污水管道转输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还原渠箱原有雨水通道。
20. 普惠性托育试点单位: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质量可靠、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普惠型托育服务试点机构。
21. “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22.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3. “一件事”主题服务: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24. “四个出新出彩”: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25. “1+6+N”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工业等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加紧培育类脑智能、区块链、纳米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
26. “三试点”:数据经纪人、首席数据官、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创新改革试点。
27. “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8. “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9. “一工程三行动”:加快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中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行动、加快推进中大纺织商圈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提升行动。
30. “一轴一路”:“一轴”包括东风村、红卫村、三滘村、沥滘村;“一路”为新滘路沿线,包括五凤村、凤和村、瑞宝村、龙潭村、赤沙村。
31. 元宇宙: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
32. “海珠群贤码”:以区首席人才服务官机制为基础,整合全区涉人才服务资源,引进部分市场服务资源,以落户、教育、安居、医疗、交通等服务为核心打造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33. “首席服务官”机制:为每家企业指定一名联络员,主动联系对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和发展情况,摸查企业服务需求并提供全流程的跟进服务。
34. “一展两地”办展模式:同一展会分别在中国境内与港澳地区联动举办的跨境合作办展模式。
35. “一区一谷一圈”: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
36. 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