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力补短板扬优势,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产业平台积厚成势。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10个特色园区正式开园,与省科学院合作的生命健康AI平台高标准建成,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396.94亿元、增长7.2%。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进驻企业增至110家,686创意园国家音乐产业示范基地改造基本完成。北京路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步行街南拓至泰康路实现区域倍增,惠福美食花街获得首批“广东省粤菜美食街(城)”荣誉称号。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新增高端商业载体32万平方米,吸引100余家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优质企业集聚发展。
科创活力不断迸发。深化科技创新驱动,762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新增专利授权量1.13万件,发明专利增速全市第一,“国字号”专利获奖数再创新高,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占全市约三成,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全市第一。入选“科创中国”市级试点区名单,连续6年成功举办“越青杯”创新创业大赛,星火智创等一批众创空间投入运营,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愈加浓厚。
金融支撑强劲有力。省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试验区和公益金融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上线越秀产融服务综合性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近1万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2.3%。持续实施“金融+”工程,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文支持越秀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工作。民间金融街实现十年蝶变,新评定的A级以上小贷公司占比超全省四成,全国首个区县级地方金融调处中心、全市首个涉港澳商事多元解纷服务站揭牌成立,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更加成熟。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47.88亿元,增长6.9%,约占全市三分之一份额。
(三)着力促改革优服务,综合功能巩固提升。
营商环境全面升级。高标准推进营商环境5.0改革,十大重点领域、115项举措全面落地,与全国13个地区实现756项高频政务跨域办理,“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码通办”成为政务服务常态,“一中心三板块”数字治理体系获评“粤有数”最佳案例,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7次居全省各区(县)第一。圆满完成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任务,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商务楼宇“信用走廊”,获评国家级信用创新应用案例2项、省级1项,“信用越秀”建设经验被广泛推广。质量强区工作获市政府督查激励,3家企事业单位入选省政府质量奖。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投入2.13亿元实施3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修缮800余条暖心楼道、2000多个公共便民服务设施,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0多台,终端供水改造惠及9000户家庭,水荫南、达道路、东园广场等重要道路及周边区域功能日臻完善。全域服务治理试点有序铺开,成功培育3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创建72个星级垃圾分类投放点,清理整治132家“散乱污”场所,违建治理连续4年超额完成任务,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保护更加科学规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环境评价连续6年全市A档。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新建公共污水管网23.4公里,排水单元标准认定率达85.5%,沙河涌、驷马涌流域(越秀段)雨污分流系统初步形成,“两湖两涌”水质明显提升。PM2.5均值浓度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和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在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一。新河浦涌、二沙岛、流花湖、麓湖等碧道高标准建成,吸引黑天鹅等珍稀动物落地繁衍。创成一批国家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节能控电成效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广泛自觉。
(四)着力强保障增福祉,民生建设扎实推进。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十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54个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项目顺利实施。民生兜底保障不断增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近2.5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2.9%,向1.86万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救助金1.32亿元,筹建800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832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一老一小”服务不断提升,全面建成“15分钟为老服务生活圈”,新增一批婴幼儿照护和普惠托育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儿童发展活动中心正式投用,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省级评价获得并列第一。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化,以第6名成绩入选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社区矫正“六个一”举措获司法部推广,六榕街旧南海县、北京街盐运西、洪桥街三眼井等社区获得全国性表彰和荣誉称号。
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公参民”规范治理深入推进,4所民办初中顺利转办,市第十三中学与豪贤中学实现优化整合,32个校园改造提升建设项目稳步推进,1199名来穗人员随迁子女获得公办学位。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细落实,课后素质拓展活动提质增效,小学午休实现100%“平躺睡”。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再添新彩,“一核两翼”智慧教育项目入选教育部示范案例,朝天小学揭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项目,中考平均分稳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达线率首次突破90%,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全省优秀。
医疗服务显著提质。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工程,矿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落成,14家社卫中心有序改造,3间PCR实验室投入使用,首家市级智慧型沉浸式家庭健康服务中心落地越秀。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多点发力,三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建成,政府办社卫中心“公益一类投入、公益二类管理”改革全面铺开,18家高品质家庭医生工作室建成启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9%。免疫屏障加速构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12.1万剂次,全程接种112.2万人。
文体生活丰富多彩。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2399场,惠及群众约320万人次。成为全市首个拥有100家图书馆的城区。新增永安堂、五羊石雕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广州醒狮等3个项目入选省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音乐小品剧《温暖的港湾》被评为“戏剧中国”优秀剧目,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北京路)项目、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和柏园活化利用项目获评全省典型案例。22个居民健身设施场地完成改造提升,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申报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