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产业发展载体。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加快完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优化“一轴三带六组团”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中心城区新的增长极,全力推进广州站地区“站城产居”一体化规划,有序启动片区土地整备,围绕地铁12号、13号线建设,推动中华广场和环市东商圈地下空间综合联动开发,深化北京路步行街二期改造提升,着力解决周边地块历史遗留问题,为更多文商旅融合标杆项目落户腾挪空间。大力盘活存量资源,加快动物园北门等地块收储出让,推动低效利用地块和烂尾楼开发,鼓励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改造提升5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老旧物业,新增20万平方米高质量载体。
(四)实施“四大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越秀。立足资源禀赋,用好“绣花”功夫,在精致、精美、精细上下深功夫,丰富城市功能名片,多姿多彩展现“古越今秀”魅力风韵。
实施城区品质提升行动。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坚持“拆、治、兴”并举,强力推进瑶台村等城中村改造,推动南洋电器厂及周边更新改造项目开工,加快海月东、解放中路东侧安置房建设,新启动18个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电梯加装、停车位补给、终端供水服务、老化管道更新等城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提升城区人文品质,注重城市色彩、建筑形态、立面风貌塑造,推广“身边项目大师做”,做好街头小景和小尺度空间设计,彰显越秀特色品位。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开展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共享车辆乱停放等专项治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和容貌品质社区培育。动态实施火车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交通整治,优化绿色慢行系统,打造通畅交通环境。
实施文化强区建设行动。高标准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抓好新河浦红色文化路径和东园文化广场二期项目建设,用足用好用活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等红色资源,建强“家门口的红色学堂”等品牌。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以广州传统中轴线申遗工作为串联,加强城脉、文脉、商脉保护传承,全力推动大小马站、景豪坊、高第街等片区更新,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持续擦亮骑楼连廊、广府美食、迎春花市、广府庙会等文化名片。传承海丝文化,加强五处海丝申遗史迹点的保护利用,深化文化价值阐释,讲好海丝文化故事。发展创新文化,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艺术、沉浸式演出等数字文化场景,推动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落实“双碳”战略,推动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推动餐饮油烟、扬尘污染全过程治理,促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以二沙涌、景泰涌系统联治为重点,统筹推进五大流域20个治水项目,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完善生活垃圾全链条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开展绿美越秀行动,积极融入和服务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优化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体系,构建“云山珠水”互联互通的绿道碧道网络,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实施智慧城区强基行动。迭代升级智慧城市运行综合指挥平台,持续优化“一网统管”多跨场景,拓展“越秀先锋”等特色应用,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治理平台功能,打造超大城市核心区“数治”新模式。深化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升级一批数字社区,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努力向市民提供更加泛在可及、普惠便捷的生活服务。
(五)推进“五大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高品质民生保障工程。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组织不少于100场招聘会,力争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机制,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力度。强化“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全覆盖建成社区颐康服务站,深化普惠托育示范点建设,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健全“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新筹建15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定点帮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工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优化“669”办学新格局,支持基础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广“名师课堂”示范成果,高标准通过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验收。开展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和教育工匠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启动新一批校园改造,实施东风东路小学校本部和市二幼教学楼改扩建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推进高水平健康越秀工程。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能力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拓展互联网医疗应用,推进越秀区中医院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全民健身文章,打造品牌体育赛事,统筹体育资源布局和设施升级改造,完成星之光数字体育产业园二期建设,提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