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出台实施“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制定生物医药、软件、现代建筑业、天然气等产业发展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0%,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8倍。重构产业引导基金体系,设立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车等首批5支产业专项基金。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工业投资1636亿元,增长19.2%。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20个,居全国城市第一。中芯国际12英寸线、华星光电T7二期、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华润微电子12英寸线等6个百亿元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加快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规划建设,按照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有序释放工业用地,实施“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空间建设计划,龙岗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南山红花岭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完成工业用地整备4.7平方公里。完成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867个、累计2172个,每年可为企业减少用电成本30亿元。服务业发展提质升级。金融业增加值5138亿元、增长8.2%;新增招商金控等持牌金融机构11家;新增风投创投机构67家;创新举办深圳创投日固定活动;深交所股票成交金额亚洲第一、全球第三。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9%,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4%。招商引资全面加强。编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清单,制定面向重点国家和地区企业投资合作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成功举办2022年全球招商大会,新引进315个重大项目,签约金额8790亿元,国内外市场主体更加看好深圳、投资深圳。
(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出台实施基础研究“深研”规划,基础研究投入增长67.4%,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三、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的47.9%。鹏城实验室牵头研制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纳入国际标准。获批建设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光明科学城建设迈出新步伐,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科技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材料基因组设施完成设备调试,国家超算中心二期开工。出台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牵头的全国首个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成套整机国产化攻关成功并获批生产应用。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牵头研发的多项射频前端芯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圳电子材料院在集成电路相关电子化学品领域取得良好进展。深圳获批共建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164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快推进,新增中小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26个。新增中国专利金奖3项,深圳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落地26个重大项目,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建成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取得新进展,5所高校79门课程实现开放互选,成立深圳零一学院、科创学院,联动举办第24届高交会和西丽湖论坛。成功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球创新人才论坛、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新增全职院士17人,总数91人。高层次人才累计超2.2万人。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完成华南首家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正式运营,交易额超40亿元。深圳数据交易所、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作。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平台、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上线运行。发行全国首单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财政部出台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完成第六轮市区财政体制和前海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管道燃气、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价格调整机制。福田区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10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游艇自由行、国际船舶登记等改革取得突破。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出台优化前海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前海国际金融城、国际法务区、国际人才港等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圳国际仲裁院化解商事纠纷金额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交易额794亿元,增长1.4倍。发布惠港9件实事,新注册港资企业729家,新孵化港澳创业团队53家,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范围扩大到18类,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建成启用。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深港澳合作更加紧密,大鹏湾水域深港进出船舶实现“一次引航”,ETF纳入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港澳药械通”试点目录扩大到19种药品、11种医疗器械。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新推出跨境贸易等14个项目。国际友城增至90个。扎实推进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省内帮扶和对口合作等工作,投入财政资金50.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27个,深圳在粤桂协作国家考核中实现“五连冠”。
(六)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宜居水平迈上新台阶。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和“公园城市”行动,新建改造公园26个,新增绿道368公里、碧道273公里,全线贯通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启动城市第六立面提升行动。完成500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打通断头路33条,新改建非机动车道548公里,新增停车位19万个。新建改造公厕345座。开展问题窨井盖治理。城市枢纽功能实现新突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003.6万标箱、增长4.4%,居全球第四,小漠国际物流港正式开港、汽车外贸滚装船实现首航,大鹏LNG走廊接卸量1214万吨,新增大湾区组合港和内陆港17个,盐田港东作业区、平盐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新开通6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深圳获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深江铁路、深汕铁路全面开工。地铁12、14、16号线及6号线支线建成通车,岗厦北、黄木岗、大运枢纽开通运营。龙澜大道北延、侨城东路北延等项目开工。联合优化地铁与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线路178条。城市发展韧性得到新提升。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开工建设。建成投产500千伏中西部受电通道、大唐宝昌燃气热电扩建项目。建成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可调节能力达20万千瓦。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44.7万户。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二期项目开工。新增综合能源补给站6座、充电桩1.2万个。建成5座车网互动示范站。新增综合管廊40公里、海绵城市面积60平方公里。城市智慧治理取得新成效。建成梅林数据中心改造扩容、城市大数据中心一期等项目。5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从28.5%提高到65.3%。新增秒报秒批事项167个,85项政务服务事项接入银行自助服务终端,深圳在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实现“四连冠”。制定实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新增30个智慧化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