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建设宜居宜业家园为导向,逐步补齐城乡建管短板
做优县城品质。持续推进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加快实施丹霞新城、碧桂园和中亿豪庭等配套道路项目,建成更多城市路网微循环。采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科学实施5个老旧小区及配套设施改造。吸取广州市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教训,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问题。持续完善县城、乡镇雨污分流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切实改善县城停车难问题。加快天然气高压管网及场站改造项目建设,推动天然气利用市场改革。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加强村镇建设。持续深化美丽圩镇建设“139+”行动,加快推进第三批5个乡镇整治提升,力争年底基本实现美丽圩镇建设全覆盖。加快垦造水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逐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质量。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持续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实施乡村风貌带建设工程,鼓励发动村民持续开展“四小园”和美丽庭院建设。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继续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市场化试点改革和“省际廊道”新农村建设,力争今年实现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完善交通网络。推进G323、S517等国省道、出省通道路面改造升级。加快新、老城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县道网规划,启动县城北环线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农村道路,联结改造农村公路网,启动C468、Y629线等多段乡村道路扩宽、改造工程,推进改造危桥7座,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力配合推进锦江绿色航道项目,加快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和公路超限检测点建设。持续推进普通公路路长制“136”行动和扬尘治理工作,提升公路通行能力。
(五)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优化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乡镇特色主导产业,推动错位协同发展。突出镇(街)经济功能,落实扩权强县强镇(街道)改革,理顺基层权责关系、优化机构设置、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发挥好镇域经济平台公司作用,扶持大中型农业种植企业成立销售公司,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强镇级统计员队伍建设,强化镇域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出台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奖惩制度,开展定期监测、通报、评比,做好评价结果运用。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确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持续提升农业产业质效。深入打造“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扎实推进省级柑橘和牛羊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信誉农场”“菜篮子”基地建设。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15万亩以上。持续开展撂荒耕地整治,推进1.43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提升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东方希望、唐人神生猪产业生态链项目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场升级改造,确保年末生猪存栏达到10.4万头以上。加快天业冷链物流项目、“5G+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贡柑、沙田柚、茶叶、优质米、竹子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县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和电商小镇建设,拓宽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
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驻镇帮镇扶村联支部工作,因地制宜兴办乡村振兴车间,吸引资本下乡、能人回乡。做足“农业+”文章,拓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全县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镇村老旧供水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与管护一体化,确保干净整洁村覆盖率达到100%。开展职业能力培训,持续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六)以改革创新为突破,顺时应势激发活力动力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对标对表市委开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部署,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方位健全执行落实体系、释放干部队伍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有效治理,推动深化改革攻坚加强规范治理取得实效。推进承担的省级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以及市级董塘绿色工业园区、原广东铝厂两批“双变”、美丽乡村市场化建设等改革试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宅基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改进政务服务为重点,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务大数据共享应用。持续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商事主体设立、变更、注销自主申报和智能审批,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投融资成本,实现政银自助机在所有镇(街)全覆盖。加强镇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实现县政务服务大厅事项进驻率100%,“一窗受理率”95%,事项网办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率100%。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深化证明材料免提交措施落实,拓展“无证明”城市建设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