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按照市委总体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重大历史机遇,引领全区上下感恩奋进再出发,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加快建设高质量高颜值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

  一、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方位彰显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进一步加快重大科研载体建设。建成投用一批:开展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大设施联调联试,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正式运行,全面建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加速建设一批: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加快推进深圳湾实验室永久场地、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深圳理工大学永久校区建设。前期启动一批:加快推进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前期工作,争取腾讯量子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落户光明。

  进一步增强“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创新主力军作用,深入落实市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联合发起合成生物大科学计划,推动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重点专项,主动承接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点新材料、生物医药、脑神经认知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构建光明科学城发展指数,集中展现前端科学探索、前沿技术创新、高端人才集聚等科学内核,彰显“科学浓度”。举办全球顶尖青年科学家论坛、中以创新合作论坛、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继续办好工程生物创新大会、合成生物大赛、脑与健康科技产业大会,积极筹办光明科学城科技期刊,持续提升光明科学城创新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创新支撑体系。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在治理结构、成果产业化、人才集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奠定法律基础。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资助政策体系的若干意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力争实现R&D占GDP比重9%以上。修编《光明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制定《光明区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核心节点和关键领域加大政策供给。持续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融资及建设运营管理模式,高效运行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构建科学城创新激励体系,设立科技创新公益基金和“光明科学城建设卓越贡献奖”,开展“改革创新奖”评选,营造勇于先行、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开展阵地协同,加强与特拉维夫、播磨等全球著名科学城合作交流,努力促成全球大科学城联盟,深化科研机制、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学习借鉴;加强与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协同配合,共建大科学设施和科研平台,延伸共享科研样本通关、国际大科学计划跨境合作等先行先试政策,携手创建深圳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第一方阵”。强化产研协同,搭建“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供需平台,支持领军企业、科研机构组团创新,精准匹配企业研发需求和科学城科研力量,开展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科教协同,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承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满足企业发展共性需求和技术创新需要。

  进一步荟聚各方创新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高地计划,构建“聚才、育才、留才”工作体系。强化“聚才”,出台人才高地计划若干措施,靶向精准引进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试点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以综合贡献、承担科技项目、高端人才显示度等为评价导向,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积分制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完善用人单位自主评价高层次人才制度;谋划设立光明科学城科技经纪人学院,搭建成果转移智库,吸引培育掌握前沿技术、产业需求、成果评价、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深化“育才”,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建立合作培养机制;实施人才培育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培养科技型企业家、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重点支持青年人才参与关键领域攻关和创新创业。做好“留才”,优化完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努力营造“住房无忧、教育无忧、生活无忧”的人才服务环境;搭建辖区高校与驻地企业就业供需平台,吸引毕业生扎根光明发展。

  二、聚焦三大领域、强化三大服务,打造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科研经济生态圈

  试点打造科研经济先行样板。瞄准合成生物领域,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三年计划,争创工程生物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联盟,制定发布行业标准、创新指数、蓝皮书和重点企业榜单,新建专业化园区2个,提供高标准产业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全链条打造全球合成生物产业高地。瞄准脑科学领域,出台《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引驻脑科学领域重点研究机构1家以上,推动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推广“楼上楼下”创新创业模式,鼓励社会主体共建创新联合体,配套建设专业化园区,形成脑科学产业集聚区。瞄准生物医药领域,围绕深圳湾实验室布局建设光明医药产业创新中心、一期临床试验基地,用好创新药、免疫治疗等中试验证转化基地,改造提升高科创新中心、卫光生命科学园等专业化园区,形成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科研经济圈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3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