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21日)

  坚持规划引领。同步编制市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充分释放“三区三线”划定红利。生产布局上加快转移不适应城市发展的产业;生活布局上谋划建设“15分钟生活圈”,以区块为单位配套完善就学、就医、商贸、休闲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生态空间上规划建设环城绿带、涝河洰河汾河“三河六岸”生态廊道,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继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打造更多精彩城市微生态,让市民推窗见绿、抬步进园。全力打造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城市等名片,培育更多具有临汾特色的时代标点,提高临汾的知名度。

  拓展城市功能。全力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持续开展城市建设更新三年行动,重点推进总投资287亿元的71个住建、城管项目。加快实施快速交通工程,围绕打造“快速中环”“核心内环”,完成河汾一路跨铁路桥、鼓楼南与尧庙三岔口等工程,开工建设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环城南路上跨平阳街立交桥等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实施路网畅通工程,围绕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实施解放西路道路改造、滨河南路南延等项目,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实施靓城提质工程,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实施贡院街、鼓楼西街道路改造等工程,让老百姓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加快实施设施提升工程,围绕水、气、热服务升级,实施市区燃气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配套工程,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幸福安居工程,围绕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实施城北安置房、尧天大街安置房、解放路还迁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租赁房建设等安居工程,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实施文化主轴主脉工程,围绕历史文化传承,实施古城公园城墙、铁佛寺片区修缮保护、关帝庙文旅综合区等项目,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彰显古都魅力。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临汾,让群众住得安心、过得顺心、活得舒心。

  推行精细治理。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城市大脑”。深入开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整治、店外堆放治理、非法小广告治理、渣土运输治理、城市大清洗等专项行动,以常态化“体检”、精细化管理打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从“增供给、减需求”两方面着手,超前规划建设停车场、挖潜扩容增加泊车位、错时共享闲置停车位,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停车贵问题。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黎霍、浮临等高速,扎实做好洪大、浮沁等高速前期工作;推进“国省干道过境公路改线”12项主体工程;新建“四好农村路”450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240公里;谋划推进聊邯长高铁西延、民航机场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全力推进古县下冶输变电等14个输变电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高品质城市建设是含金量最大的“比较优势”。我们要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城市功能、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举全市之力把临汾打造成富裕之城、和谐之城、安全之城、美丽之城、幸福之城!

  (九)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临汾。

  做足做好水文章。重点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系统工程。把省委确定的“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作为牵引我市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一号工程”,按照省政府工程方案,投资200余亿元,率先推动十大类百余个治理项目在临汾落地见效,在全省打造先行标杆。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举措。实施重点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提效改造工程,常态化排查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实时阻断超标污水入河;切实加强引水调水和生态补水,有效保障河流生态基流;深入开展“清四乱”行动,创优河岸、河道基础环境,力争提前实现“沿黄断面达Ⅱ类、沿汾断面达Ⅲ类”目标。切实筑牢水利设施基础。重点实施引沁入汾尧都专线水质提升、中部引黄县域小水网配套、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汾西灌区龙子祠泉侯马供水水源置换等工程,推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及早开工。积极推进中水利用,打造城市再生水循环链。同时,围绕全面完成水资源总量强度双控指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良好氛围。

  精准精细治大气。围绕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后十”的目标,大力开展“创A退D”行动,全面提升工业治理水平;加快霍州-洪洞-尧都-襄汾乏汽长输供热项目建设,建成后年减少标煤13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63万吨;积极创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为全省移动源减排打造示范蓝本;严格施工工地扬尘6个100%管控,全力压低城市面源污染高值;统筹抓好餐饮油烟治理、秸秆焚烧治理等工作,全方位开展精准防治、精细管控,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多措并举护生态。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推进“一住两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筑牢自然生态屏障。扎实推进143座煤矸石堆场环境整治、26座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治理以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工作,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各位代表,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整体改善,让400万临汾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78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