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动“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干鲜果业、苗木花卉”四大主导产业全链条升级。新建设施农业示范园1000亩,支持先正达农业示范园拓展鱼稻共生、哈尼梯田等延伸产业,扶持巨鑫农业玫瑰、草莓、育苗“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统筹推进晋汾白猪全产业链、东方希望生猪养殖(二期)、鑫太城谷种羊育种等畜牧业标杆项目建设,持续巩固全省畜牧业强区地位。开展1200亩红枣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支持北阳长山药、大白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引导龙门玫瑰、井神仙桃等优势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强化绿美园林、三象花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育种育苗、精深加工、研学教育、花疗康养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
4.切实增强三农发展活力。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争取省级“机田证”一体化试点县项目获批。完成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试点县建设。继续开展“清化收”工作,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示范县,力争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精心打造宜居和美乡村。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动”。改造农村户厕500座。建成投用范村、东卜村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秸秆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3%以上。打造3个省级森林乡村和20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展法治乡村建设,真正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美与共的幸福家园。
(七)大力实施绿色环保低碳行动,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太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
1.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好“1+30”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关停恒达4.3米焦炉,力争启动6.25米捣固焦升级改造项目,继续实施清洁取暖散煤清零工程,持续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退出全省后十位。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梯次推进1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管入网,谋划建设乌马河北南六门断面人工潜流湿地,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确保省考市考断面稳定达标。开展露天采矿坑生态修复,加强危废、固废规范化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确保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两个百分百”。
2.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保护。统筹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深入推行林长制,实施“彩绘大地、绿美山河”工程,打造龙城高速彩色生态景观廊带。全年新造林3500亩,新建改造防火通道124公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倡导绿色生活,鼓励绿色出行。
3.不遗余力加快绿色发展。持续开展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探索碳汇交易、绿色金融等发展路径,支持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发展,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加快推进国赣光伏、鑫运达风电、大唐光储一体化等7个新能源项目,力争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并网运行,争取全区新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达到820兆瓦。
(八)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对照“三无”“三可”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创优发展环境。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等创新监管方式,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加快构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推行联合激励惩戒制度,营造重信守约信用环境。提升企业获得要素资源的便利度,营造配置精准的要素保障环境。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多业一证”审批模式,确保150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事项全面落地,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树牢“营商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吸引更多投资创业者关注太谷、认可太谷、扎根太谷,营造亲商惠商的人文环境。
2.激活市场主体。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持续建设“十大平台”,力争年内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加快培育“专业镇+市场主体”新型模式,实现“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集群效应。推动忠运科技网络货运平台投入使用,助推企业降本增效。推进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体系贯通发展,构建“产业+电商+配套”生态体系,确保太谷中药材、太谷饼功能性食品两个省级“乡村e镇”建成运营,力争全区电商年销售额超2亿元。
3.壮大民营经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扶持优质企业形成梯队,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超130户、“专精特新”企业超40户。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让更多民营企业唱主角、挑大梁。牢固树立“企业就是衣食父母”的理念,变“企业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让每位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九)大力实施民生保障改善行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民生实事只多不少,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留谷返乡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打好“岗位+技能”组合拳,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00人次,确保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1%以上。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力度,不断丰富直播带货、快递外卖、货运家政等就业形式,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