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全力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其中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净增75家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新的一年,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历史使命,对于大同加快融入京津冀城市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我们将坚持把实施省委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抢抓时代机遇,增强发展自信,放眼全国谋划发展,强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将大同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们将坚持把对接融入京津冀作为大同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加快京同一体化,全力建设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地、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地、产业转移承接地、信息数据服务地、旅游康养首选地、特优农产品供给地、优质劳务输送地,努力把京津冀的消费和要素更多地引过来,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多地送出去,着力建设山西对接融入京津冀的桥头堡。
我们将坚持以“12+N”调研成果和行动方案为突破,持续解放思想,笃定苦干实干,努力把事关大同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工程化,确保实现“一年开新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跨越”,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真正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多点支撑、集约高效的转型发展之城
强化与京津冀地区的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分工协作,用好产业链“链长制”和特色专业镇两个抓手,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从“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
做强能源产业。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勇担省委赋予大同“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使命重任,在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提升绿电使用比例等方面为全省作出示范,为大同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煤炭方面,持续推进煤炭增产保供,科学稳定释放先进产能,推动水磨湾等3座在建煤矿投产达效,小窑头煤矿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潘家窑、大西庄2座矿井在取得采矿权并获得核准后开工建设,煤炭产量稳定在1.6亿吨以上;煤电方面,继续加快国电湖东、晋控同热、中煤等3个“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晋能塔山三期和左云2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前期工作;新能源方面,大力推动16个风电、光伏续建新建项目建设,力争光伏项目上半年建成并网、风电项目三季度建成并网,加快推进新增的晋北采煤沉陷区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储能方面,加快浑源15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等4个储能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动国网时代储能二期、深圳国瑞协创储能产业园等8个项目早日开工,积极开展浑源、灵丘、新荣等5个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天镇地热能梯级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开工建设浑源9兆瓦和天镇凯迪30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构建多元化新能源开发利用格局;电网方面,推动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项目开工建设,同步建设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建设,扎实做好能源互联网试点工作,大力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努力形成市场化的低电价长效机制,着力建设一个能源丰富多样、绿电占比较高、网架结构坚强、调峰安全有力的华北新型绿色能源城市,为数字经济产业大量引进集聚奠定坚实的基础。到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175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53.7%;发电量完成57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力争达到27%。
做大数字产业。抢抓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进一步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推动大同经济由输煤炭、电力向输数据、算力转变,最后实现智能制造和综合服务。重点是以服务京津冀实时算力需求为目标,推进大同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聘请权威机构开展国家级论证和规划;全力推动秦淮5期、7期、8期和中联2期、京东灵丘等三个在建数据中心投产达效,积极推动天镇秦云零碳数基超级能源综合体、抖音数据中心开工建设,着力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绿色能源数据中心集聚区和华北最具竞争力的算力中心城市;加快蓝耘科技、秦云等服务器制造项目建设,进一步吸引服务器制造、配电设施、制冷设备等上下游产业落户大同;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好云时代、大同数投等企业的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全市数字资源要素整合,大力拓展数字融合应用新场景,加快采掘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AI工业质检”产业基地建设,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潜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举办云冈新基建论坛和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年会,着力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基础数据服务基地,不断提升数字大同影响力。
做精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算力集聚优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设立专项产业技改引导基金,探索建立高级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提升装备制造行业系统集成、专业协作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数字化升级,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能、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中车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进一步加强延链补链,吸引上下游企业向大同集聚;支持大齿、陕汽、巴什卡、同华矿机、太重起重机等制造企业,全力争取订单、开拓市场,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中兵铸造、美雅途自行车电动车制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重大项目,支持电动重卡、氢能重卡规模化发展,努力把大同建成一个在强大算力支撑下的华北智能制造重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