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5日)

  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及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8件、政协提案230件,满意率均为100%。33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成效显著。启动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等决策程序,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用好审计监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二)奋力实施“三个打造”,高大尚平谷建设加速推进。我们狠抓项目集聚,优化发展环境,奋力建设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为核心的高大尚平谷。

  农业“高科技”优势显现。加快北京市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协议转化落地。“金三角”模式持续深化,累计引进涉农企业80家,京瓦中心一期驻满,聚集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个、高端科研创新团队21个。北京油鸡保种场建成投产,实现北京唯一的地方鸡品种“回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加快推进。建成13个科技小院,建设45个“博士”农场,汇聚11位院士和175名博士到平谷当“农场主”。创新提出“双向”点状供地模式,成为全市首宗集建地带地上物入市项目。打造“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累计聚集“智慧中央厨房”和食品企业34家,预计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21.2%。大桃产业提质升级,连续四年成为国庆礼桃,引进桃优新品种41个,品牌价值101.84亿元,销售额突破11亿元。崔家庄村(西红柿)、五里庙村(红果)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高端设施农业实现新突破,总投资1.1亿元、占地1093亩的“三个零”[2]有机蔬菜种植园全面开工。

  物流“大流量”初具规模。获得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称号。马坊镇国土空间规划获市委审查通过、市政府批复实施,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市政府专题会审议,明确“三站六场”[3]的空间布局和“一枢纽、五通道、一网络”[4]的发展格局,构建“物流四镇”大物流组团式空间体系。首创全市大地块用地模式。实施现代物流产业招商导则,组织头部企业集中签约等系列活动,已落地社会投资19.69亿元。建成首都食材供配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冷库二期历史问题圆满解决,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金隅数字供应链等5个在施项目有序推进。开行海铁联运班列,地方铁路联通京哈线融入国家铁路主干线。

  休闲“新时尚”活力迸发。构建“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5]发展布局,“爱尚金海湖”“大美黄松峪”“四季东高村”等交相辉映,一镇一特色加速形成。黄草洼村获评国家非遗旅游村寨。H生活馆成为区域旅游总驿站,全域推出38个咖啡休闲驿站,打造30余家露营地,成为“首都露营风向标”,打造一批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累计发展乡村民宿240户,推出“春赏花、夏观景、秋采摘、冬玩雪”等精品旅游路线25条,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旅融合走深走实,“红谷”主题教育馆投入使用,评选产生第一批“平谷好物”,金海湖伴手礼获评北京市农民增收典型案例。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北京)休闲大会,云上桃花节访问量超1亿人次。精心组织中国·京津冀铁人三项赛、渔阳国际冰雪季、丫髻山蟠桃会、四座楼文玩核桃品鉴季、“莓”好山东庄等系列农事节事赛事活动,开展泃洳河系列骑行、体育嘉年华等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休闲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高大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实施营商环境5.0版方案,90.6%的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13.2亿元,让企业“轻装上阵”。举办北京·平谷企业发展大会,区领导带头走访“服务包”企业,334项企业诉求100%满意办结,“亲商、懂商、助商、成商”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万德福等商圈优化升级,累计发放消费券850万元,拉动社零额增长近亿元。兴谷新消费综合体项目地块即将上市交易。工业产业加速转型,预计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73.8%和57.2%,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6家。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度任务,深化对口支援与结对协作,向商都县累计捐赠蛋鸡苗10万羽,带动户均增收4000余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吸纳我区474人就业,区域联动发展持续加强。

  (三)文明创城和接诉即办双轮驱动,共同营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我们结合创建文明城区,加速提升城乡软硬件建设水平。接诉即办群众诉求,持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乡建设提质增效。全区首个棚改项目府前街(一期)实现“交房即交证”,674户居民喜迁新居。马昌营共有产权房进行结构施工,白各庄集体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竣工4144套。改造老旧小区3.61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6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新城东部片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垃圾处理第二条焚烧线建成运行,日处理能力达500吨。台城路南延二期顺利通车。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一二三批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完成34个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乡村公路大修34公里、“窄路加宽”15公里,黄松峪乡胡关路、镇罗营镇平关路入选北京市最美乡村路。

  基层治理更加精细。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协同增效,留白增绿196.5亩,违建拆除等6项市级任务超额完成。文明城区创建全面展开,有效破解路面坑洼等8类痛点问题,新施划停车位4.7万个,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3000余个,组织50余万人次参与文明志愿服务,自己家园自己爱、自己建、自己管、自己护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抓好两个“关键小事”,专项治理5项物业管理突出问题,试点垃圾分类工程师制度,试点小区垃圾分类率达90%以上,获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97个。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乱堆乱放12万处,持续擦亮乡村“颜值”。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揽子制定实施“1+4”系列文件[6],增强村级统筹能力,做到“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实施“微网格”治理机制,将人、地、物、事等纳入网格,打造“老百姓共同的家”。推动全区274个村集中办公,建设综合服务中心,腾出办公室请进众乡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60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