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0日)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加快隆盛公司向实体转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县直部门下属企业整合重组,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突出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工业产值等标准,对符合产业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清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工作,稳慎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推进供销社“三项改革”试点,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积极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A类。大力实施“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等普惠政策,全社会研发经费突破10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新增市长质量管理奖企业1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

  (四)坚定不移在优化环境上攻坚突破,不断聚集高质量发展要素。聚焦营商环境指标,围绕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把涉县打造成投资福地、兴业沃土。

  向审批服务要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落实行政审批最多跑一趟、只进一扇门、不见面审批等要求,坚决清理“体外循环”“隐形审批”等行为,取消一切规定之外的审批环节;每月对比各行业、各要素审批时限速度,与先进地区比、与周边县市比,找差距、真改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向执法检查要规范。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细化量化执法标准,执法部门每年申报涉企执法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及时报备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杜绝简单粗暴执法,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做到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向属地部门要服务。平等对待国企民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关心关爱中小微企业,强化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为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支持。严格落实县领导、属地和部门包联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信用监管、信用承诺和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崇尚诚信、践信守诺的社会风尚。

  各位代表!企业家是要素的整合者、市场的开拓者、创新的推动者。当前,各类市场主体面临诸多困难和多重压力,企业家的艰辛和不易我们感同身受。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品牌,真正让企业家在涉县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五)坚定不移在生态治理上攻坚突破,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减污、扩绿、降碳、增长,擦亮涉县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持续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度治理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白灰等重点行业污染,精准治理一氧化碳、臭氧、扬尘等重点污染物,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积极推动新天铁环保绩效创A。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动态巡查、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深化土壤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切实保障水和土壤环境安全。

  统筹抓好生态系统修复。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清漳河生态修复工程,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持续开展“绿美涉县”攻坚行动,完成营造林10万亩以上,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娲皇宫风景名胜区调规等编制,加强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运营监管,深化矿山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有序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准入关,强化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持续对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全力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充分发挥森林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积极推动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

  (六)坚定不移在乡村振兴上攻坚突破,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守牢乡村振兴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精准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完善衔接资金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县级储备粮管理,合理增加粮食储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科学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建设运营好“王金庄农民种子银行”,申报“涉县小米”“郝赵粉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做精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干果、冷水鱼、蛋种鸡、果酒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核桃、花椒、黑枣等林果产业。积极推进中药材“产地仓”、以岭中药材深加工等项目,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集群;加快梯上现代农业园区、鲟鱼深加工、蛋种鸡扩繁等项目建设,提升特色农业质效。积极推行“党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新增家庭农场10家、农民合作社10家。积极申报河南店镇为国家级产业强镇,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9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