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龙头项目引领。筛选确定对全市发展具有标志性、突破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2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0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0个。“双十工程”包含35个子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0.5亿元,占全市项目投资43.8%,是项目建设的龙头引擎。持续用好“1+6+3”项目推进机制,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张清单、一抓到底,定期调度,滚动实施,确保早日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带动全市项目建设掀起新高潮。
强化精准务实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培育,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大力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引深驻点招商、专班招商,持续招大引强。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开展专题招商推介会。重点围绕意向性重大项目,专班跟进全程服务,进一步提升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力争全年签约额300亿以上,签约项目开工率达60%以上。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用好“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优惠政策,采取向上争取、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低效利用土地、整村搬迁等多种方式,多渠道解决项目用地难题,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河津特色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子。通过大力争取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产业引导基金撬动、发行企业债券,盘活存量资产等措施,全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快城西变电站建设,有效解决企业用电保障问题。
各位代表,产业转型是河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只要我们树牢“项目是第一支撑”的理念,咬定目标不动摇,久久为功不松劲,就一定能够实现主导产业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精彩蝶变!
四、持续大力推进改革攻坚
改革攻坚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才能破除各种体制制约、要素瓶颈、市场壁垒,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动力、更可持续。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三改集成,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着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深化国企改革,按期完成外贸公司、耐火厂、炼铁厂等“僵尸企业”出清。支持城投公司做大体量,提高融资能力,提升投资效益,服务产业转型,助力城市建设。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推进抽水蓄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争取河津电厂三期2×100万千瓦发电早日落地,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和多能互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为牵引,向创新要效益,以科技促转型,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深化省校合作,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阳光与国科新材料合作建设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引领碳基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方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3家。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坚决惩处各类侵权违法行为。
全面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广“项目管家”服务模式,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擦亮叫响“耿小二”服务品牌。持续引深“六帮一增一稳”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突出抓好产业链培育、遗留问题解决和推动企业上市三大重点。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一问题一专班,全力为企业“松绑解套”。特别是建立企业上市“白名单”,引导更多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实现阳光沪市主板上市、腾茂科技北交所主板上市。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培育打造更多省、市级重点平台。力争全年新增“个转企”40家、“小升规”18家、规上企业突破150家,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深耕河津、发展壮大。
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及时了解掌握前沿政策、信息和项目,引导停产转产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规范创新财政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市政工程,引导民间资本盘活城市老旧小区、文化体育场馆等资源资产。恪守契约精神,保护合法权益,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河津大步向前、大有可为、大展宏图。
各位代表,改革没有“暂停键”,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持之以恒深化改革释潜能、创新驱动增动能、优化环境聚势能,才能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让经济发展生机勃发!
五、持续大力推进民生福祉改善
民生福祉改善是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我们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全力以赴惠民生、解民忧、保民安,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实施民生改善服务行动,打造普惠共享“幸福河津”
让群众劳有厚得。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在岗培训,力争全年培训企业员工4500人次。以零工市场为依托,推行零工“即时快招”等服务模式,让更多群众好就业、就好业。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为重点,开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家政服务等新业态培训,加快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题。力争全年转移劳动力5800人,劳务输出2000人。
让群众学有优教。加快龙门学校、8所乡镇公办幼儿园、第五幼儿园、职业中学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深化“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教师队伍“新苗”“青蓝”计划,下功夫培育一批名师、名校、名校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双减”政策,推行“5+2”课后服务,切实减轻家长负担,办好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