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三次产业规模小、链条短,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市场主体和民营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在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还有很多期待和需求。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政府系统抓落实的本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干部缺乏大局观念、统筹意识、系统思维,想问题往往受制于当前、局限于当下,干工作只会就事论事,摁下葫芦浮起瓢;一些部门门能进、不办事,“干抹桌子不上菜”,甚至还有小鬼难缠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抓落实过程中的“拦路虎”、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对此,我们不回避、不遮掩,一定高度重视,加大力度予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更是我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赶超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县委“1243”发展思路不动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快进,努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全力加快“四县”建设,奋力开创永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量,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8.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13%。其他约束性指标全力完成市定任务,各项预期性指标力争取得更好结果。
各位代表!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回望经历,实现以上目标,有五条经验值得总结归纳并长期坚持: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和“首要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到位,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不折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勇毅前行;二要坚持发展经济,全面细致厘清我们的发展禀赋,既要借外力也要靠自己,想方设法把“有什么、缺什么、发展什么”转化汇聚成抓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持续推动发展禀赋与发展成果的双向转化,实事求是谋划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办好我们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光大道;三要勤学善谋做成,学政策、看趋势、作决策,因地制宜抓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努力实现发展质量与结构、规模与速度、效益与安全相统一,以永和高质量发展为临汾中国式现代化增光添彩;四要坚定未来信心,永和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我们要全面借鉴把握新思路、新科技、新方法,用适度超前的发展意识拥抱未来、赢得未来,把经济体量做大,把经济底子做厚;五要守好安全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的能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举措谋划得更周密一些,在高效处置常态化工作的同时腾出手来做好万全准备,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扛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筑牢生态屏障。加快推动国家储备林、晋西太德塬生态综合治理、芝河(城区段)文化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落地。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步申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抓实“林长制”,持续保持封山禁牧高压态势,封山育林2.5万亩。荒山绿化1.5万亩,石质山造林2600亩,乡村绿化12个行政村。
抓好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深化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春季扬尘、夏季臭氧、“秋冬防”及工地道路扬尘、汽修行业、柴油货车、散煤污染、“散乱污”企业等专项整治,针对COD、NO2、PM10等关键指标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确保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PM2.5控制在30微克以内,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控制在7吨以内。全力治水兴水,健全河长制重点工作跟进机制,强力推进“净河行动”、“利剑斩污”、排污口整治等专项行动,用好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芝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治污手段,确保入黄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体,为“一泓清水入黄河”作出永和贡献。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抓好土壤安全利用、农业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确保土壤环境总体稳定。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落实“双碳”战略,严控“两高”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节能降耗。严格重点企业用能监管,源头控制能耗增量。制订年度取用水计划,年用地下水1万方以上、地表水10万方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实现计量全覆盖,对超计划用水单位落实累进加价制度。加大宣传引导,降低市场主体、公共服务和日常生活能耗,推动绿色消费。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