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2日)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巩固“六乱”整治和“垃圾不落地”成效,实现人居环境长效长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配置和更新户用分类垃圾桶、智能环卫爱心驿站、保洁车、垃圾清运车等,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积极创建全省首个垃圾分类标杆县区。改造农村户厕4200座,推动西南舁乡“北七村”、河底镇燕龛沟实现农村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加大排查整改力度,确保问题厕所年内整改到位。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落实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14个脱贫村增收产业项目全覆盖的基础上,布局30个以上带农益农项目,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使脱贫人口收入绝对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高于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各位代表,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发挥特色和优势,解决问题和短板,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走好具有郊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突出改革创新,着力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聚焦重点领域,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持续增强发展动能,不断厚植发展优势。

  更大力度强化科技创新。聚力企业主体、平台载体、产业赋能、创新生态四个维度,调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培育创新主体。分类分层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新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2家以上。建优研发平台。积极鼓励链主企业、创新型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推进建设华坤机械博士驻企工作站,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以上。促进成果转化。拓展“创新技术-应用场景-产业化”通道,推进赤泥固废处置等研发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省校合作。选聘山工院优秀专家教授深入我区重点创新型企业开展对口技术指导、联合科研攻关和学生实习实训,推动省校合作走深走实。打造科创廊道。以G239为轴,以区科创中心建设为牵引,以荫营工业园为主要载体,布局建设集产业孵化、中试转化、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科创廊道,促进轴带上各类要素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一体发展。

  更高水平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在继续抓好链长制、促进专业镇发展的同时,重点打造四类平台。打造乡村e镇。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为支撑,构建数智中心、物流配送、直播基地等七大平台,发展超100家电商业务市场主体,推动形成“产业+电商+配套”的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推进先华影视基地建设,完善影视配套设施,推动4部签约影视剧开拍,让“影视文化+旅游”成为我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新亮点。启动创建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串联美丽乡村、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擦亮“太行深处有人家”文旅品牌。推进中源康养小镇二期开工建设,大力发展康养服务产业。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推进区科创中心项目建设,促进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青泉众创空间、金桥孵化基地集聚创新要素,加快产业孵化,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相结合的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打造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财政补贴、以奖代补和技术扶持,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桃林润锦食品、山底冷冻冷链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年底,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超3家,市级超9家。

  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三无”“三可”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提升我区营商环境。全链条优化审批。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落实“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措施,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受理、联合审批、联合验收,推广市场主体登记“五办模式”。全过程公正监管。规范“双公示”信用信息公开,提高“互联网+监管”应用率,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重点领域全链条监管,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畅通市场主体评价营商环境渠道。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办多项事”。全周期提升服务。做好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后半篇文章”,抓好问题整改,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项目全过程服务机制,提供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金融服务等要素保障,聚焦“五清行动”,打通难点堵点,帮助企业坚定信心、纾困解难。

  更强担当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对七大区属国有企业的考核、审计等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效益优先,持续实施扭亏减亏、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进授权放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好全省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工作,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准备工作,推动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入市交易。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让融资成本更低,资金供给更多。优化人才引育。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紧扣重点产业链建设,切实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政策措施,强化帮扶力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8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