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2日)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约束性指标按省、市要求全面完成。

  围绕以上目标和任务,我们将全面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兴区”,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抓建设、抓招商、抓储备,确保推进有力度、形象有进度、投资有强度。

  推动园区能级新提升。紧盯“三园”建设,持续加码发力。荫营工业园,聚焦市委“4+6”重大任务目标,全力实施投资13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造1000亩高标准工业平台,建成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启用1.6万平方米智慧化综合办公大楼,建设7公里高标准园区路,完成2.6公里综合能源供给管廊工程。全面推行“三化三制”改革,探索“管理中心+公司”的运营模式,持续提高园区运营管理能力。千亩坪农业园,以玉泉坤德公司为主体,完善规划设计,优化运营管理,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当年大起步、明年大成形、后年大见效,打造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标杆典范。循环产业园,推进总投资9亿元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餐厨垃圾和有机废物综合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一体化生态工厂、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园区。

  取得项目建设新成效。发挥项目指挥部和专班作用,抓住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项目建设。续建项目早建成。开展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建立建设项目工作台账,加大调度帮扶,确保总投资278.5亿元的35个续建项目3月底前全部复工,推动西上庄电厂、广凯机械、中科泓源一期等项目6月底前投运,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项目商业步行街、财富中心等年底前竣工。新建项目早开工。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百日攻坚”行动,破除项目推进中的瓶颈性制约,推动总投资225.7亿元的33个新建项目5月底前开工率达60%以上,三季度末全部开工,力促高分子纳米管、高端智能永磁变频电动机、弘盛通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谋划项目早落地。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库更新管理,重点夯实总投资194.6亿元的72个谋划项目,不断提高项目转化率,形成动态调整、滚动发展的项目支撑格局。

  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对看准的项目紧盯不放、不胜不休。实施全员招商。建立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坚持“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凝聚全员招商合力。做好精准招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都市圈等区域,设立招商工作站,探索“人才+项目+产业”招商新模式,同步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动态完善招商图谱,强化“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合力,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全面加强与省、市投资促进部门和各省市阳泉商会的对接,对产业契合的项目要千方百计引进来。强化激励招商。优化考核机制,制定奖励办法,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作出较大贡献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奖励,推动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在万马奔腾中一马当先。全年项目签约金额达到15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8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各位代表,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树牢“项目兴区”理念,提振信心、抢抓机遇、加压奋进,加快落地投产更多好项目、大项目,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热潮!

  (二)突出“两个转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强龙头、补链条、汇集群,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做大做强五大产业链条,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耐材产业链,深度挖掘耐火产品新的应用领域,重点发展陶瓷匣钵、特种耐火、功能性耐火、保温材料等产品,实施金隅通达全自动不定型生产线、银宇新材匣钵生产线扩建等项目,推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新型装备产业链,支持广凯机械、中机伟林等企业提档升级,推进华储光电光伏组件制造、华坤高端煤机制造、耀邦智能环卫设备等项目达产达效,加快高分子纳米管、高端智能永磁变频电动机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新能源产业链,重点推进弘盛通独立储能电站、50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龙源100兆瓦林农光储一体化发电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新材料产业链,推进年产3万吨高瑞弗颗粒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年产20万吨石塑包装箱、中空板材、石头纸及石质建筑模板和年产5000立方米纳米隔热材料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产业链产值突破5亿元。绿色建材产业链,推进中科泓源资源循环利用、鸿源建材新型墙体材料等项目投产达效,启动西上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扩大工业固废应用范围,推动产业链产值突破5亿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同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炭产业,科学抓好煤矿生产组织,加快坡头煤业重组步伐,推进西上庄500万吨、牵牛山60万吨矿井建设,努力扩大先进产能占比。加强对煤炭洗选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运营,不断提高煤炭洗选行业标准和品质。耐火产业,持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6月底前完成大洼、东垴等4村的资源整合工作,保障全区耐火原料供应。提升装备工艺水平,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圣火炉料生产线改造、上白泉耐火窑炉改造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支持荫营镇创建省级耐火产业专业镇,到“十四五”末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电力产业,加快华阳热电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荫营工业园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我区电力供应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8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