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6日)

  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现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翻番,确保制造业科研经费占比达70%以上,以补助科研课题立项方式激励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研发生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研发投入强度在全省排名前移1—2个位次。发挥好科技特派员联络员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建3家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和院士工作站,加快临西轴承重点实验室、巨鹿机件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层级跃升,A类县达到7个,力争消除C类县。

  提升数字赋能带动力。围绕数字邢台建设,构建数字生态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和两化融合,实施头部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30个;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和企业上云星级评定,新建5G基站3554个;抓好华电数控、冀中新材、长征汽车、晶澳电池等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培树30家数字转型试点企业,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和典型应用场景。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390亿元、增长10%以上。

  (三)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着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优化开放平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抓住国家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机遇,积极争列国家和省改革试点,打造全省全国改革经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推动国资国企做大做优做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大力推广“信易贷”,持续提升全国地级市社会信用排名。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深化项目承诺制、工程审批、审管衔接机制改革,对市场能够有效调节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让高效便捷服务成为招商硬实力。完善商事制度,深化营商环境专项评估,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利益行为,完善企业诉求“闭环处理”机制,千方百计助企纾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威县用好省批准自主权限、深化综合改革。

  扎实推进开发区改革。完善开发区量化考核等机制,压实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责任。抓好387个谋划和建设项目,加强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成所有开发区区域评估,加快补足短板弱项,推动开发区向基础设施高端、创新环境高质方向发展,力争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加快邢东新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支持信都龙冈开发区争创省级经开区。

  (四)坚持系统治理、绿色转型,着力厚植美丽邢台生态底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守护好邢台好山好水好风光。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工业企业治理,推广VOCs综合治理绿岛模式,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行动,加强露天焚烧管控,强化全域控尘,市建成区平均降尘量要在全省保持绝对领先,持之以恒巩固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实施中央水生态环境资金支持项目,发挥“河长制”巡查监督作用,河流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省考核要求。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建设“无废城市”,保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优化产业结构,抓好结构性减排工程,加快推进各类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优化运输结构,开展新能源运输场景合作,推进德龙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建设信都抽水蓄能电站,谋划推进沙河东石岭抽水蓄能电站,有序开发光电、风电项目,着力打造新型能源强市。全面开展碳核查,积极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加快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重塑太行泉城项目建设,整合泉文化资源,提升泉文化影响力,保持“百泉复涌”“河河有水”靓丽景观;持续抓好宁晋、新河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持对非法盗采河砂、矿产资源的高压严打态势。深入落实“林长制”,完成营造林36万亩,开展中心城区增绿行动,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以上,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五)坚持三农优先、共同富裕,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抓好粮食安全、乡村建设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任务,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做强河北婴泊等种业创新主体,推广“马兰一号”等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增和提升高标准农田36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95亿斤左右。加快推动奶业、蔬菜、肉类、中药材等优势产业集中连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县域产区+企业商标”等模式构建母子品牌体系,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做强特色农业品牌。

  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三年建设行动,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新增规模性经营土地200万亩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300家。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健全农业市场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9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