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世界银行及国家优化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建成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推动市级政务服务申办受理平台向区级延伸试点工作。召开经济发展大会,发布新惠企政策,落实街道系统稳企招商服务工作方案,提升服务包效能。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区级国际商会,推动中铁建资本等一批重点在洽企业落户,力争引入高精尖企业1000家。加强人才引育,建设景贤创业小镇,全区评定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240人。
加强经济领域改革。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目标,全面推进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工作方案落地落实,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完善园区协同机制,构建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体系,推动中关村石景山园实现收入4100亿元以上。研究推动区属国有企业优化调整,完善国企领导管理制度、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更好发挥国企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健全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机制,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三)规划引领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综合品质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石景山分区规划,编制巴威-北锅所在1617街区等5个街区控规和一绿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深化责任规划师制度和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规划展览馆建成投用。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巩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成果。加快推进黄庄村棚改项目房屋征收。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落实城市更新条例,实施60个重点项目。以“老山模式”“鲁谷模式”为引领,滚动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老楼加装电梯开工40部。加快老旧管线更新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探索老旧厂房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推进巴威-北锅、北重东厂等老旧厂房转型升级。制定低效园区和楼宇综合效能提升措施,推动楼宇载体焕发新活力。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投资504亿元,实施176个重点项目,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完成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改造和11号线西段北辛安站出入口建设,启动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石景山段整体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衙门口东路等30条市政道路。完善石景山水厂配套管网,完成苹果园、北辛安110千伏变电站和鲁谷北重供热厂供热调峰工程,推动首钢东南区高压B调压站改造。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石广路环卫场站和5处密闭式清洁站,加强厨余垃圾规范收运管理,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调色板花园地下停车场、刘娘府公交场站,推进金安桥等6座过街天桥建设,实施2项道路大修,完成8项道路疏堵工程,打造区级静态交通停车管理平台。建成2座小型消防站,加快金安桥雨水泵站调蓄水池及退水管线建设。构建智慧城市 “4+4”体系,实现全区5G信号全覆盖,升级六大基础信息库,深度融合政务数据资源。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林长制、河长制职责作用。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11项绿化工程,建成2个全龄友好型公园,完成揭网见绿10公顷,扩大生态空间容量。落实减污降碳行动,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深化“一微克”行动,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完成人民渠西延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保持各类断面水质考核稳定达标。
(四)加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物保护与街区整治。落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实施承恩寺修缮等14个文保工程,高水平举办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推动八大处公园景观提升项目,开展多项品牌文化活动。推进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加快法海寺门区、龙泉寺遗址公园建设,更新改造8个重点院落,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打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攻坚战。落实创城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包片包点责任制,严格对照测评体系,常态化开展测评检查,高标准完成652个达标点位验收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用好文明实践中心和党员“双报到”机制,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广泛宣传创建成果,提升创建工作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完善三级文化设施布局,推进艺术中心前期工作。加快实体书店和博物馆建设,推出5处“类博物馆”和3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用好“石景山文E”平台,办好“古城之春”艺术节、环境舞蹈展演等品牌活动,开展文化活动1500场以上,惠及群众达到100万人次。编制文旅体集聚区专项规划,依托首钢园、八大处、法海寺、石景山游乐园等景区景点,打造文旅融合项目、主题旅游产品和城市微度假目的地,增强文旅产业活力。
(五)紧扣“七有”要求“五性”需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投资54.43亿元,实施42项民生实事和69项济困工程。坚持就业优先,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实现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提升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服务质量,推动儿童福利院和救助站投入使用。加快托育体系建设,支持幼儿园延展托班和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加大政策性房源供给,新增300套公共租赁住房、17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420套共有产权住房。加强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协作,助力支援协作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