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持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促进规上企业与高新企业“双提升、双转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高新企业占规上企业的50%以上,推进我区在全省科技跃升计划排位中进入B类前10位。强化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财政科技投入、政策指导,优化提升孵化服务能力,推进邯郸市健康直饮水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邯郸市计量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申报省级创新平台,金诚众创空间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小院”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树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强化主动服务,依托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大数据等协同配合,切实为企业提供产销纾困、融资贷款、项目推介等多样化服务。围绕经营管理、科研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健全政企、银企定期沟通机制,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政银企对接会,畅通沟通渠道,为企业破难解困。全力创优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不正当竞争、吃拿卡要“黑手”等恶劣行为。
各位代表!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将更加注重主动式服务,搬走“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全心全意为企业保驾护航、搭桥铺路、破题解难,让企业在复兴发展更有心气、底气、硬气,感受到更多的亲切感、归属感、获得感!
(五)聚力城乡扩容提质,加快建设一体融合新城区。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全力攻坚新城建设,推动空间扩容、一体发展,不断提升城区品位及承载力。
坚持以精细规划引领城区发展。高标准完成现代化生态新城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细化完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着力解决基本功能配套不完善等规划历史欠账,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快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产业融合互补发展。
坚持以老城更新提升城区品质。大力推进“三拆四治五提升”。进一步完善路网格局,建设果园路跨京广铁路立交桥,推进建设大街北延向永年区连通,打通福达路等5条“断头路”,翻修改造复兴路(建设大街—小西环)等5条道路。强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及常态管护,对13个老旧小区实施精品提升,打造3个市级精品小区,争创2个省级示范小区;加快旧城改造,启动后百家(南片)城中村改造及回迁房建设,邯铁家园、盛锦花园、前后郝村回迁房实现交付使用,有序推动输元河片区改造工作,认真谋划邯钢老区搬迁腾退空间区域有机更新。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品位,新建改造10座城市公厕,打造提升5个城市游园;持续巩固文明城、卫生城建设成果,全域提升沿街门店牌匾档次,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专项治理,进一步美化街巷、扮靓城区。充分发挥网格化、数字化监管作用,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交通、医疗等一体化平台建设,持续提升智慧城市治理水平。针对排水管网空白区、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推进实施易积水风险点改造,全面提升城区排水防内涝能力。
坚持以产城建新提升开发区能级。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实施霍北南路、景廊路东延等道路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西二环、309国道改线工程建设,进一步释放土地资源,加大开发区与老城区“双核”互联度;统筹推进开发区电网、气源建设,谋划推进西部热源厂建设,加快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开发区载体能级。加快新农利合、宏贯路桥等项目建设,依托北方净水产业基地、闽商科技产业园等,进一步夯实产业聚集平台基础,提升开发区产业能级。结合规划布局及产业发展,谋划推进应用型职业学院、产学研合作平台、创业孵化及服务中心、开发区医院及商住项目建设,加大对人才、人气的吸引,提升开发区“城市核心”能级。
坚持以乡村育新促进西部崛起。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动态监测、分类帮扶和政策资金保障,确保零致贫、零返贫。加快发展德丰生态园、元宝枫等特色种植基地和林业产业经济,辐射带动旅游、民宿、合作社等经济实体,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打造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农业创业企业,不断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推进四大乡村振兴片区建设,重点打造观岭山—东高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争创省、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努力打造“文旅康养”的乡村振兴品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域推进20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10个省级精品村;进一步实施污水治理、街巷提升、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等项目,稳步提升农村公厕、游园、生活垃圾等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省、市民生工程及区人代会票选确定的民生实事,千方百计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全力稳定就业形势。充分运用线上招聘、技能培训、新媒体直聘直播等多种方式,持续抓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5%以下,零就业家庭、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动态清零。持续提升养老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三级网络”服务功能,新建或改建2所农村幸福院;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落实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确保老年人生活舒心、安心。完善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持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实施精准化社会救助,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任务,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5所幼儿园、2所小学和4所中学,组建区第一中学和实验中学。加快推进我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2022-2024)实施,提升义务教育发展质量,扎实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平稳有序推进生源向公办学校分流。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探索“五中+”集团化办学,推动辖区教育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院区(三甲)建设,启动建设区疾控中心;深化“四医联动”改革,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推进公共卫生健康资源向基层延伸,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提升,争创慢性病综合防控全国示范区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面启动新一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打造1个国家级卫生乡(镇)。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高标准建设2处全民健身设施场地,新建、更新维修社区(村)健身设施4—6处,主城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西部村庄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羽毛球、摔跤、跆拳道等社会体育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加快推进区综合性体育公园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用。不断繁荣文化事业。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书法、戏曲、摄影等公益培训活动100场次,持续举办文化惠民演出下基层活动。加快建成太极文化主题公园、革命文物博物馆,高标准推进区群众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确保年底主体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