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7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9.5亿斤左右。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院县合作,在枣强镇段宅城等村建设高油酸花生制种基地1个,在枣强镇大王村建设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个。持续改善种植条件,大营、马屯等乡镇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推广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滚动实施肖张、臣赞等8个县属粮库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增强粮食仓储能力。
做实结构调整大文章。持续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扩挖河渠115公里、坑塘60个,新增蓄水能力1700万立方米、地表水灌溉面积21.8万亩,打造排灌顺畅、旱涝无患的水系格局。严格执行农业空间发展规划,在大营、张秀屯等乡镇新增休耕和旱作雨养节水示范区0.8万亩、结构调整示范区2.7万亩,建设嘉会万亩生态观光区,打造高油酸花生、谷子、高粱、中药材万亩示范片区4个,建成王常蘑菇、马屯茄子、新屯蟠桃、肖张玫瑰等果蔬精品园10个,进一步夯实东北部现代农业片区和西南部生态农业片区基础。大力发展“四个农业”,新增绿色农产品认证2个,注册农产品商标2个,高油酸花生争创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巩固提升欣苑、贵和、吉祥三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合作社3家、省级家庭农场2家。深化“果蔬进京”“中化来枣”,建成MAP技术服务中心,新增设施大棚300亩,完成托管种植3万亩。
打好人居环境提升仗。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对董子大道、武馆线等交通沿线的28个村庄连片打造,实现“五化一通”,建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区;建设前十七村、杨黄洼村等美丽乡村21个,争创省级精品村4个。改造农村户厕2200座、公厕120座。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空心村”治理,开展“拆残建园”行动,利用腾出的土地,建成一批小游园、小菜园,提升农村宜居度和农民幸福感。加快盘活闲置卫生院、供销社等国有资源,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八)坚定不移治污染、减排放,在改善环境质量上全力攻坚。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争创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强化燃煤、扬尘、汽车尾气综合治理,推进复合材料行业废气治理提升,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守护好一方蓝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重点河流沿线排污监管,开展工业污水常态化整治,实施污水综合调剂项目,确保企业污水达标排放、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涵养好一湾碧水。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态封场和营兴综合处理场局部封场,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好一方净土。
开展生态修复提升行动。实施卫千渠生态修复、西支流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打好“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引调水1.1亿立方米以上,季节性关停取水井2000眼,压采地下水1969.8万立方米,圆满完成地下水采补平衡目标。巩固创森成果,落细落实林长制,围绕交通干线、河渠坑塘,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2个。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开展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编制《枣强县碳达峰行动方案》,确定达峰目标,明确达峰路径。加速推进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发展,雀丞光伏、电顺光伏建成并网发电。倡导低碳理念,践行低碳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逐步提高公务用车新能源车辆比例,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
(九)坚定不移办实事、谋福祉,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全力攻坚。认真践行共建共享理念,顺应民生期盼,回应民生关切,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可持续。
让教育发展更协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建设优教平台。新建县第十一小学,迁建崔母小学、幼儿园,枣强中学教学楼、职教中心电子商务实训楼主体竣工。实施校园安全提升工程,为全县学校配齐专职保安员,安装电子门禁系统,排查整治中小学消防隐患,全面提升校园安全水平。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实现对外开放。大力开展冰雪运动,推动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让医疗服务更优质。深入开展“健康中国·枣强行动”,深化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县中医院救治能力项目建成投用。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落实省内就医直接结算政策,让群众就医更加便捷。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成前王寿、张庄等省级卫生村30个以上,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大营镇、张秀屯镇争创国家卫生乡镇。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让社会保障更充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嘉会医养结合养老院,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6个,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保护中心,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启动国家级双拥模范县创建。聚焦“一老一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关心关爱,努力实现老有善养、幼有优教、困有真帮。
让基础设施更完善。启动京雄商高铁征地拆迁,跑办完善枣强南站建设手续。实施皮草环线西段、张秀屯至唐林西段等农村公路中修、改建工程,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1条,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推进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县创建,购置新能源车20辆,建设充电桩16个,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新建桥梁6座,改扩建涵管桥24座,改造10千伏线路41.9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