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遵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7日)

  严格项目推进机制,提速“干”的步伐。围绕实现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健全项目全链条推进机制,定期组织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和集中观摩评比“三集中”活动,全力以赴保开工、保进度、保质量、保投产达效。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76个,其中省、唐山市重点项目24个、亿元以上项目68个,力促河北赫通电控设备等52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建项目二季度开工率达到80%、三季度全部开工,确保康新新能源节能设备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年度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通过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

  严格招商引资机制,突出“实”的成效。聚焦京津、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充分发挥驻点招商工作组、委托招商机构和招商顾问作用,盯住宝武集团、北京有研科技集团等大型央企、国企和知名民企,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聚焦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广泛推介招商;发挥爱信、广野等外资外贸企业桥梁纽带作用,突出日韩地区开展以商招商,力求外资招商实现新突破;充分放大以商招商“磁力”效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遵化籍成功人士家乡恳谈会,推动遵人回遵、遵企返遵、遵资归遵。严格落实精准招商选商机制,定期召开项目联审论证会,确保成熟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全年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

  严格创优环境机制,实现“进”的目标。围绕解决项目“开工难”问题,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确保50%以上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围绕解决工作合力不强问题,强化属事属地单位包联责任,落实分级调度机制,实现工作无缝衔接。围绕解决办事效率低、中梗阻问题,建立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领办代办、项目建设“服务卡”等制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围绕解决群众“跑腿多”问题,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通过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确保在“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位次前移。

  严格落实“三争”机制,巩固“好”的态势。抢抓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红利,聚焦标准化厂房、新型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创新项目研报机制,强化绩效评价考核,全力做好争资金、争项目、争试点“三篇文章”,确保争取上级资金16亿元以上、专项债券资金6.1亿元以上。强化上级资金和专项债券支出管理,放大“乘数效应”,撬动更多投资量、实物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佳化。

  (二)聚力抓转型调结构,实现经济运行提速竞进。坚持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更具实力、活力、竞争力的“3+3+2”现代产业体系。

  以服务提速港陆倍增。围绕打造“钢铁小镇”,实施好总投资257亿元的9个转型升级项目,力促产能减量置换项目年内完工,整合重组减量置换项目开工建设,实现装备升级;确保200万吨冷轧二期竣工投产,加快离心球墨铸管及管件、废钢加工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具备开工条件,实现延链提质;以铁路物流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港陆公司主辅分离步伐,实现多元发展;确保在唐山民营钢铁企业中率先创建环保绩效A级企业,以绿色发展促进运行扩量提质,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8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新港陆”。

  以保障加速建龙回归。围绕实现产品由低端化向高端化转变、经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支持建龙公司转型发展、强势回归。聚焦特钢深加工,谋划实施好10万吨中频炉铸造、风电零部件生产基地等项目,实现补链强链、集群发展;聚焦打造国内一流的“钢铁生产运维服务”和“矿山运维服务”两个平台,确保耐磨球二期项目年内完工,铸造轧辊、耐磨衬板项目开工建设;聚焦建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两个平台,确保工业机器人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贸易,拓展智赢商贸业务板块,启动培训中心项目,增创企业发展新优势,打造“退城新样板、转型新标杆”。

  以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加快推进工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项目,确保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以深入实施“四个一百”进唐山活动为抓手,力促以诚联恺达项目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入驻,年内企业签约进驻率达到40%以上;突出抓好环保产业集群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计划,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全链条体系和要素保障体系,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 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实施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提升计划,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设计研发机构比例达到45%以上,新增省级研发中心1 个以上;推进“京津孵化、遵化转化”,每年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个以上,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增长8 %以上。

  以政策助力经济运行向好。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和科技工业”行动,鼓励企业做好“提、延、扩、转”四篇文章,年内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0个以上;严格落实规上工业企业包联制度,针对退规企业及停产半停产企业,精准制定帮扶计划,携手企业共渡难关,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以上。抓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增长点”,做大平台经济、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主流业态,强力推进浩友物流总部经济、省供销社为民服务综合平台等重点项目,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年内通过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以上、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4家以上。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惠企政策落地率,力争新增市场主体7000户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312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