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2日)

  强化重大项目引领。加快华电抽水蓄能、国电光伏等20个重大前期项目进展,推动天津市北部山区生态保护PPP等21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春山里二期、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75个5000万元以上社会投资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2亿元。优化经济开发区载体功能和运营管理机制,打造丰树国际食品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国泰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主题“园中园”,提升改造电镀园,年内引入优质项目10个以上。

  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滚动实施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加强重大项目服务,建立项目定期会商推动机制,切实解决土地、规划等瓶颈制约,让项目落之有位。强化资金保障,争取政策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研究制定项目全流程管控机制,提升项目审批、建设、运营、纳统等各环节规范化水平,形成更多投资增量。

  (二)优化服务供给,着力激发消费潜能

  扩大旅游消费。培育旅游消费新模式,打造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增强核心景区、民营景区吸引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4个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景区环境品质化。瞄准都市游客需求,开发亲子游、度假游、研学游新型业态,加快推动生态动物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借势北京冬奥会,谋划高水平冬季旅游项目。上线“云尚蓟州”平台,携手知名旅游营销公司,全方位拓展旅游消费市场。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41%。

  深化文旅融合。依托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乡土文化,包装策划有市场影响力的文旅融合项目。结合村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突出一户一风格、一村一特色,推动民宿差异化发展。引入专业团队,盘活闲置民宅,精品民宿村达到13个,全区精品民宿发展到220家以上。坚持规范化管理,引导传统农家院转型升级。提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创建5A级景区。开发10条精品旅游线路,有机串联景区游、乡村游,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

  优化商贸业态。抓住天津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推动商贸企业提质升级。拓展商业综合体服务功能,优化州河湾、万达广场品牌结构,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拓宽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业态,打造消费热点,点亮城市夜生活。科学布局城乡市场,完善农村消费网络,建成迎宾路菜市场。做大果品、蔬菜两大批发市场规模,年交易额累计突破2亿元,出头岭花卉批发市场交易额达到1.5亿元。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激活各类消费市场。

  培育新兴消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推广在线消费、智慧消费、平台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作用,吸纳更多企业加盟,扩大网上直销,全年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75亿元。做强京东中国特产·蓟州馆,新增上线品种20个,总数达到130个。推进渔阳古街高端业态招商,打造“网红打卡地”。探索建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引进10家跨境电商企业和大宗商品交易企业,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6%以上。

  (三)放大绿色优势,着力打造生态高地

  深入实施“双碳”行动。启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挖掘释放生态资源价值。引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推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蓟州分院建设,打造航天科工“双碳”培训基地,全方位开展生态领域项目合作。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节水型城市。有序布局共享单车、电瓶车驿站,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强化清洁能源供应,推进水、电、气智能化升级。加强政企联动,引导景区、民宿、农家院低碳化、负碳化改造,推动旅游业全链条绿色发展,创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秋冬季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和夏季臭氧攻坚行动,强化施工、道路、堆场、裸地等扬尘管控,严查移动源污染,严打散煤销售行为,确保空气质量走在全市前列。提升于桥水库入库沟道水质,持续整治规范畜禽养殖。巩固城区污水管网漏点排查成果,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保持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动态为零,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以上。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实现安全利用率90%以上。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强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盘山、中上元古界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执法监管。提速矿山二期、三期治理,完成天津市石矿106万平方米矿山修复,启动西五百户白云岩矿山修复。抓好国家生态储备林项目后期养护,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封山育林7万亩。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成开放州河、环秀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扎实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新增违法建设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引育新动能

  发展壮大新型工业。推进4家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引入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形成规模集聚。鼓励引导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打造低碳产业集群。依托现有磁性材料产业基础,吸引行业领军企业进驻,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5亿元。引导电力设备企业研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高端电气产业集群。提速34宗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拓展优质项目落地空间,提升土地产出率。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实施高企倍增行动计划,梯度培育“雏鹰—瞪羚—领军”企业,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雏鹰”“瞪羚”企业42家,发展科技领军(培育)企业2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产学研合作,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2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3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30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