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滦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14日)

  滦平县十七届人大

  五次会议文件(1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14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滦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学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滦平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滦平发展平稳向上,却又极其艰辛的一年。一年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于困局中求变,在逆境中稳进,千方百计抓经济,一心一意惠民生,慎终如始防风险,圆满完成了2024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发展态势积极向好。我们一手抓挖潜,大力推进综合治税改革,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5.3亿元,较去年增长28%,实现全县财政收入31.6亿元,较去年增长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一手抓机遇,精准谋划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全力争取地方专项债,成功推动总投资160亿元的79个项目录入省重大项目储备库,争取到位转移支付资金20.6亿元、债券资金12.6亿元,极大缓解了财政压力,有效保持了全县大局平稳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进出口总值增长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

  二是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成风光储一体化、兆丰二选厂等总投资66.5亿元的24个项目顺利签约。全力做好项目用地保障,新增项目建设用地1277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860亩,有效破解了滦平抽水蓄能电站、东伟硅砂产业园等重大项目4947亩用地难题。有序实施项目建设,5个省重点项目、20个市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安纯硒谷田园综合体、康心医养结合等11个项目开工在建,聚源技改、恒融新能源、偏桥换电站等42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3.1亿元的10个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完成建设。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农业基础更加扎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5.73万亩;新增和改造设施果蔬面积800亩,打造露地菜生产基地2000亩,发展食用菌80万盆,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3.7万亩;新硕农业、承康肉类深加工等16个重点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总投资6.7亿元的15个工业技改项目高标准完成,全年钒钛铁精粉产量达到1160万吨、磷精粉产量达到272万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3%和85%,再创历史新高;建通新能源装备制造、瑞福金环保设备地源热泵等项目相继建成;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我县钒钛磁铁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源产业加速崛起,中创财兴、新华电力、新天绿色等3个总投资达20亿元的清洁能源项目稳步推进;滦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继续保持全省“领跑态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全县清洁能源并网总规模达472兆瓦。文旅产业活力四溢,央视跨年晚会从金山岭长城启航,金山岭长城冠名铛铛车开上北京中轴线,花楼沟国际摄影艺术村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国家5A级景区金山岭长城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均创历史新高;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等4家单位入选河北省“100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名单”,金山滦院等4家民宿入选“河北·节气之间-漫游承德”线路;金山岭·四季山、御龙谷行宫小镇成功向文旅康养产业转型升级;长城杏花节、阿那亚无边山谷聚会、高端冰雪赛事等“四季”文体活动接连不断;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亿元;我县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二批旅游名县创建县、全省气候旅游优选地。

  四是协同发展再创新绩。成功新注册、迁入央企三级子公司各1家,在全市率先实现迁入央企子公司零的突破,4家公司质效均达合格标准,3家公司利润总额和参保人数进入全省前10%。主动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促成11家科研院所与我县企业达成合作12项,建立产学研基地9个,全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交易额10.15亿元,我县在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工作中由C类跃升为B类。持续开展教育协同,同首都师范大学、东方臻选等达成合作,引入“近光讲堂”“梦想公开课”“心悦驿站”等项目,有效弥补教育领域短板。着力发展“银发经济”,与北京市东城区多个社区达成养老合作,红旗中心卫生院成功加入环京区域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网络,金色阳光社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办联合授予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年吸引京津地区来滦康养6000余人。稳步提升农产品外输效益,全年“净菜进京”突破9万吨,农村网络零售额3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五是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扛起“两区”政治重任,以落实河长、林长责任制为重要抓手,保持了生态环境质量连年向好的局面。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7,PM2.5平均浓度降至24.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各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完成营造林绿化25.8万亩、义务植树65.8万株、森林质量提升3000亩、草原改良2万亩。2024年,我县高标准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连续三年管理得分位列全省第一。

  六是乡村振兴基础更牢。“3+1”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辍学,低收入人口医疗待遇全部落实,全县190户安全隐患住房按期改造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06%。投入衔接资金3.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42个、产业类项目47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就业意愿的25656名脱贫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完成厕所粪污处理中心建设,改造农村户厕302座,新改建公厕11座,清理积存垃圾堆放点3607处、农村生活垃圾5.3万立方米,全县52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叶营、东营等10个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西营坊、路南营等4个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下营子村创成“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古城川村入选全省第六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周台子村入选人民网“2024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七是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大力推行“极简审批”,156项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减8.5天,总体压缩时限率达56.1%。推出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实现104个事项“跨省通办”,有效降低群众办事成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双盲”评审实现全覆盖,政府驻企服务满意度达99%,开展银企对接73次,为企业投放贷款43.79亿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成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7家、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3家,东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评“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绿色工厂”“国家认可实验室”,我县智慧农业项目获得全省数据要素大赛技术创新奖。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滦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得到有效优化;盘活高新区闲置厂房2.7万平方米,有效提升园区用地效率;县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企业市场化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八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75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条件,高质量完成四小、六中等学校运动场及二小教学楼改造工程,2所幼儿园通过省级农村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我县获批“河北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实现“清北”7年零的突破,成绩进入全市第一梯队。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完成1000户改造工作;投资近4500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9公里,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21公里;南山公园入选省体育公园示范工程,滦平县博物馆获评“河北省十佳博物馆”,懋龙溪生态陵园获评全省节地生态安葬试点单位。牢牢把握“两新”政策出台契机,汽车、家电等商品销量直线攀升,拉动直接消费超1.3亿元,使用补贴资金2396万元,工作进度居全市第一。

  九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做好财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工作,实现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大力解决房地产领域问题,涉及891户居民的“登记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安馨家园、金山尚城626套返迁房成功交付使用;海德华府、观山一品、西街棚户区改造3个项目纳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解决融资需求2.4亿元。全面提高信访法治化工作水平,中、省联办交办案件全部提前化解,进京访同比下降38%,“两清单一评价”全省排名较2021年提升24位。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消防救援、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平稳。积极应对旱情、汛情紧急形势,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完成总投资5200万元的环京津防火系统及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不断提升。高标准实施“靖安2024”、扫黑除恶、禁毒禁赌行动,统筹抓好食品药品、网络数据等领域安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日趋向好。

  回顾2024年,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动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法定决策程序,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高标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3件、政协委员提案83件,处置“12345”便民服务热线问题线索2.2万件,依法公开各类政务信息2800余条,非必要、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切实巩固。

  同时,围绕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史志修志、保密档案、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气象地震、邮政通信、妇女儿童、残疾慈善、统计供销、粮食物价、银行保险、公积金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光铭记跋涉的脚步,岁月铭刻进取的功勋。回望这一年,面对财政收支的巨大压力,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挑战,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全县上下各条战线、各个专班、各位干部一起拼、一起干、一起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画出了建设现代化滦平的最大同心圆。滦平经济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的每一处变化,都浸润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党员干部的付出和奉献,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职工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驻滦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企业界人士,向关心支持滦平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县域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基层“三保”压力日益加大;招商引资氛围不浓;营商环境还存在堵点痛点;末端落实的能力有待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新质生产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快。对此,我们将直面矛盾、正视问题,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173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