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4月10日在大同市平城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郭 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融入京津冀”重大战略决策,坚决锚定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坚决推进“一核四区七高地”建设,持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步。
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增速排名全市第3,高基数上实现中高速增长;受房地产市场投资下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7.4%,但民间投资、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均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3%,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政府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高标准完成。
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投资规模有效扩大。全面落实“融入京津冀”战略,与北京农科院农研所、索云科技公司等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70.7亿元。坚持走出去招商,与万达、红星美凯龙等总部企业共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81.2亿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申报中央预算内储备项目17个、专项债券储备10个,涉及资金8亿元。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省市重大战略规划部署,谋划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政府投资类项目80个,总投资84.2亿元;在建项目262个,总投资912.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63.5亿元;竣工项目共63个,完成投资55.7亿元。市场主体充分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细化分解经济指标、“四上”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倍增、招商引资、项目谋划等目标任务,压实街道主动谋划经济发展责任,激发街道发展经济潜能。全区市场主体达13.7万户,其中企业4.1万户,企业占比比上年度提升29.9%;新增“四上”企业180家。
二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以文旅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代王府实景演出项目正式运营、农文旅项目快速发展以及全域旅游的打造,文旅呈现“火爆”状态,共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拉动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27.2%;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技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近50亿元,增长9.6%。传统服务业加快复苏,向家电家居、零售、住宿餐饮、老字号等行业领域发放270万元消费券,整体拉动消费1个亿;大力发展夜经济,促进消费20亿元;同时,逐步盘活218国际大厦、紫润芳庭等烂尾闲置商业项目。工业发展稳中有进。加快打造区域制造业高地,建成以中车大同公司为核心的市级轨道交通特色专业镇。加快新能源发展进程,投资1亿元的新能源重卡换电站项目顺利落地。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小升规”重点培育库企业达16家,培育认定腾友科技、日立能源等6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农林文旅康深度融合。农业发展由“小体量”向“大格局”快速转变。立足区域特点,大力发展特、优农业产业,食用菌生产、玉米深加工、中药材药茶研发及高密度鲈鱼养殖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一产增加值完成2.38亿元,增速6.9%。加快农业与文旅等行业融合发展,阳和坡知青大院接待游客10万人次;小石子乡村振兴示范区、梦太空嘉年华一期、梨园水庄、金家湾民宿等农文旅项目初步建成并运营;御河景观农业等项目建设正全力推进。
三是大力提升治理水平,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在全市出台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全面推行一次办结服务模式;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资料,时限压缩50%、材料压减30%;实现在线预约、自助打印、免费刻章、免费邮递,实行窗口与自助结合7×24小时政务审批“不打烊”;办结各类审批事项78434件。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下大力气整治建筑工地等扬尘污染,常态化实施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管控,全年优良天数达300天,优良率82.2%。深入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红卫桥断面水质达到Ш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达标。积极开展土壤防治,推进有害垃圾收贮点建设,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实现100%。安全环境持续巩固。层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燃气、自建房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工业气体充装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排查整治各类自建房32815户,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局面。社会安全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治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452起,惩治557人;大力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一次性化解率从86%提升到98%;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法律援助828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677人次。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更新深入实施。继续做好旧改、棚改,实施振华南街、宏洋美都二期等城市更新项目,建成2061套保障性住房;完成48个小区微改造。深入开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攻坚行动,全区806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周边综合整治,改善环境秩序。解决停车难问题,增划限时段停车位6000个。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提升服务理念,以“疏堵结合”思路,合理布局设置各类城市便民经营点63个、摊位4000个,规范管理流动商贩。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投资400万元,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18处公共机构,投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民参与,促进文明行为养成。乡村建设全面推进。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投入494万元,在16个村开展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东河河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513户户厕改造任务;投资1170万元建设改造4条农村公路;集中开展村庄清洁、村容村貌整治,有效遏制“六乱”现象发生。
五是竭力发展民生事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教育教学更加放心。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新建续建4所公办幼儿园,认定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投入1831万元对学校和幼儿园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投资1800万元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优化师资结构,公开招聘110名教师。推动城乡均衡发展,选拔26名城市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医疗服务更加贴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人民医院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投资195万元改造开源、清远、鹿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医养结合能力;投资80万元迁建新旺乡卫生院;打造6个标准化示范村卫生室。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建设155个托位的区级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社会保障更加暖心。严格执行社保缴纳管理规定,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参保人数达21万人。持续扩大医保覆盖面,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特殊困难群体参保资助率和医疗救助率达100%。做好已建成养老中心、助老服务站的运营管理;新建幸福养老工程2处、幸福餐厅2处,创建11个智慧康养示范区,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更加舒心。提高就业能力,技能提升培训3202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岗位14000个。提高就业服务能力,按照省市标准,建成1050平米全市首个零工市场;公开招聘录用事业单位人员222名;继续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7709人。
各位代表,我们奋力提升行政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围绕民生需求、乡村振兴、城市管理、就业增收等方面,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自觉接受人大法治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76件、区政协委员提案99件。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编制区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目录;依法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严格行政文件规范性、合法性以及市场公平竞争审查。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文、会议数量精简10%以上,“保交楼”“两不一欠”、卫片执法及生态环境督导问题整改等一批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档案、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也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平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踔厉奋发、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平城改革发展的各界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有较大影响力成规模的企业太少;一产不大、二产不强、三产不优的产业现状制约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土地征收、企业破产等领域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短板,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重大战略,牢牢把握“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扎实推进“一核四区七高地”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城篇章。
按照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平城实现转型的“四步走”战略目标,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及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实施文旅优先战略,全力推动经济加快转型
以文旅大融合、文化大创作、文创大开发、景区大建设、秩序大规范、能力大提升“六大行动”,跑出文旅赛道加速度。
——围绕产业发展下功夫。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全面梳理和整合文化资源、旅游景点、文创产业等,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主题景区、文创项目等,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的文旅融合品牌;深入挖掘开发古建文化、研学旅游、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线路;积极打造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美食餐饮服务融合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汇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文博馆等多业态“嵌入式”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文化大创作,挖掘平城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好文物展演传播,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创大开发,基于平城文化元素,结合上世纪70-90年代文化特色,对金家湾进行整体改造,打造复古文化街区,推出陶瓷制品、铜制品、盘扣、老字画等文创产品,重现当年时代风貌。落实好文旅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土地、投融资、业态扩展方面的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等政策支持,加快文旅产业发展。
——聚焦接待能力下功夫。做好“两小一府”景区大建设,完善停车场、公厕、休息区、电子售票支付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改善乡村旅游供电、供水、通信、公路设施,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直通车、生态停车场、特色游览步道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吸引高端度假酒店、国际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等优质资源进驻平城,加快对华林商厦、大富翁等古城内大体量建筑改造,重点聚焦古城内四合院利用和下寺坡街、校场街等街区打造,破解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空间瓶颈,力争来区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做好旅游秩序大规范,聚焦游客关注的停车管理、交通秩序、餐饮服务、酒店运营等领域,定期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集中打击高频违法经营行为,采用黑名单信用机制,及时曝光失信、欺诈行为,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加强与在地公交公司、交通运输等单位合作,推出更多精准、优质的旅游线路,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有效解决游客出行难题。
——着眼全域旅游下功夫。立足全区实际,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文化与自然结合,对文旅产业整体规划;同时对具备发展文旅条件的23个村全面规划,做到一村一品一特色;重点加快代王府、小石子、马家小村、文瀛湖、御河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运营。实施景区能力大提升,依托大同古城的历史底蕴,深挖北魏、辽金、明清三个时期的建筑礼制、寺庙宗教、民族融合以及边塞贸易等多元文化内涵,打造法华寺礼佛、“花木兰·明堂叙事”实景展示、“重走晋商丝绸之路”研学实践等多个古城文化品牌;系统整合各方资源,做到各景点景区之间有效衔接、协同配合,构建紧密的联动机制,部分景区承担引流责任,吸引游客目光,为旅游产业链带来活力,其他景区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旅游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各位代表,平城要转型、要发展,文旅产业是重中之重,去年全市文旅实实在在“火爆”了一把,要乘势而上擦亮“山西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以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为主攻方向,走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城大道!
(二)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千方百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想尽办法扩大有效投资,消费和投资共同发力拉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多元化繁荣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办好“消费促进年”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扩大餐饮消费,重点打造明堂周边、清远西街、古城等美食打卡地;提升夜经济品位和质量;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提振石油、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落实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政策,稳住消费基本盘。激活传统消费,打造更多消费场景,壮大消费体量,重点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大润发大同南环路店、御东百盛奥特莱斯项目;继续采取招商引资、破产重组、国资回购等方式,逐步盘活亿丰国际、华唐城等烂尾商业项目。打造区域消费中心,试点推进10个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围绕餐饮美食、文化娱乐等商业优势发力,谋划建设高、中、低端三级消费商圈;分类推动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平城;引进直播电商设立区域总部;引进“舌尖上的中国”餐饮文化品牌落户平城;积极承办会展、赛事和演艺活动,提高城市知名度,引领消费潮流。
——多渠道增加投资规模。扩大招商引资,把京津冀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坚持招大引强,围绕大数据、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进“四高”项目;吸引头部企业来我区扎根落户,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已谋划总投资29亿元的13个京津冀项目签约落地。扩大有效投资,毫不动摇支持国有经济做大做强,有效发挥平城国投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社会投资;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畅通民营企业进入政府公益性项目及公共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投资渠道,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大胆投资。加快项目建设,立足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等精心筛选、论证、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持续做大投资盘子,谋划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领域31个项目,总投资58.5亿元;继续扩大目前总投资723.4亿元、169个建设项目的储备库。抓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新拍卖占地422亩的6个地块项目手续办理。
——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改革,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新指标体系,靶向攻坚、精准施策,迭代升级营商环境3.0版;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所有审批事项进大厅,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提高群众办事便捷度、满意度。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对标上海、浙江,“一网通办”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推进无感营商环境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做到实时监测、动态掌握、跟踪督办,健全营商环境机制。强化法治意识,深化政治监督专项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问题排查整改,破除隐性壁垒;坚持依法办事,推进“诚信大同”平城建设,大力营造“办事不求人”“靠制度不靠关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优质高效服务业。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入库力度,力争突破1000家以上,经济总量达到550亿元;继续推进集体食堂入统,加快永辉、沃尔玛等总部经济入统,壮大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量。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现代仓储物流,谋划投资2.5亿元的迎宾街道周家店智能仓储冷链物流园区项目,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1000个、年盈利2000万元。打造特色楼宇经济,利用闲置楼宇布局金融保险、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等新兴服务业以及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重点推动总投资19亿元的银泰中心、世贸天街、万城中心商业项目。积极布局数字产业,加快智慧平城建设,推进投资1亿元的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销售网点,建设1000个充电桩,推进投资1.4亿元的公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在新能源赛道上起好步。
——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我区装备制造企业优势,围绕以中车大同公司为链主的轨道交通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力争认定成为省级轨道交通专业镇;持续促进中车、国电等驻区工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推动投资7900万元的中车复兴号八轴货运电力机车数字化工程、投资4900万元的京能供热热力站改造项目。强化科技创新,增加创新投入、搭建科研平台,力争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完成8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2个,在科技赛道上跑出新成绩。
——扎实推进农业特优化。建设“小白马”乡村振兴特色区。打造小南头街道为核心的东南片区,依托耕地集中连片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形成“观赏+采摘”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重点实施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种植15000亩玉米;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麒麟西瓜70亩;同时推进梨园水庄产业延伸项目。打造白登山街道为核心的东北片区,以高附加值农业生产为主,辅以梦太空嘉年华、北魏民俗文化街,打造城市近郊乡村振兴示范带,计划种植贝贝南瓜30亩、黑小米50亩;重点推进御河都市现代农业园、金乡遇农耕体验园项目。打造马军营街道为核心的西北片区,依托小石子、阳和坡农文旅产业,带动周边安家小村、上下皇庄,形成农林文旅康产业经济带,重点推进阳和坡知青大院二期、小石子乡村振兴示范区三期项目建设,在农业赛道上跑出平城特色。
(四)深入推进城乡一体治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努力建设宜居美丽平城。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继续实施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谋划推动原南郊质监局家属楼、水文片区2个棚改项目;谋划推动西河河、新旺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拓展服务功能,强化小公园、小广场、特色步行街等公共空间建设,重点实施南广场周边城市风貌提升工程。补齐公共设施短板,重点谋划投资3200万元对城市供水管网及设施进行改造,可惠及9千户居民;谋划投资7900万元对居民供热庭院管网及设施进行改造,可惠及5万户居民。做好征收工作,共征收市本级项目26个及拟开工3个重点项目的住户、车库、商铺等691户。深入开展城市治理规范化专项行动,打造更多严管街、严管路,合理规划布局小商小贩临时经营场所,疏堵并举解决部分区域脏乱差顽疾。
——建设和谐美丽乡村。持续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立足村情实际,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的标准分类实施,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为重点方向,整合资源,强化举措,实现农村由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同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强部门联动,进一步推进水、路、电、气、网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基础设施串城连村、安全承载;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城市近郊优势,推动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愿景。
——一体推进生态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工程,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治理和扬尘专项治理等,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质量稳定;打好碧水保卫战,纵深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确保水生态环境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加大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加快环境绿化美化,谋划投资700万元对御河东路、南环路等4条中央分车带绿化提档升级;投资400万元生态修复治理14处共11.9公顷无主废弃矿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推动投资8000万元的粉煤灰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消化粉煤灰90万吨。
(五)持续强化社会治理体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将安全稳定作为最大民生,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人民群众创业和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全面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狠抓事故防范,强化源头管控,特别是煤矿、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狠抓本质安全,加大基础设施安全投入,依靠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构建“技防+物防+人防”安防体系;完善预案,强化演练,健全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非法集资陈案积案化解力度,坚决维护金融秩序稳健运行。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持续抓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聚焦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治理,常态化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电信诈骗等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街道党委+社区党建”双向互动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构建部门-街道-村(社)-网格四级联动的智慧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探索“智慧服务+数字治理”全新模式。整合公检法司等调解组织,建设“一站式”多元矛盾调解平台,将矛盾纠纷化早化小化了。完善12345接诉即办机制,全面提升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解决好群众诉求。及时关注回应社会、网络舆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最大程度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幼有所教、老有所依,群众安居乐业。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投资1965万元为学校配备常态化录播设备、计算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招聘120名优秀教师改善师资结构,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区—校—教师”三级教研体系建设,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比例达11%以上。优化教育结构,装修改造2所公办园、认定1所普惠性民办园,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改造建设1所高质量职业中学。推动素质教育发展,鼓励学校开展教育创新实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聚焦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继续推进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谋划总投资8200万元对水泊寺、文瀛湖、白登山、永泰、卧虎湾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改造,逐步实现“一街一中心”“一村(社区)一室(站)”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提升全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卫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力争10月底前投入使用;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供优质便捷的远程视频问诊、咨询服务,以大数据推动大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完善就业养老服务。落地落实就业举措,继续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组织培训1000人;搭建好就业平台,用好零工市场,通过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继续完善区-街-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招聘公益岗位300名;失业率控制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结合的“多元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积极争取资金再建设1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处幸福养老工程、2处幸福餐厅;继续创建智慧康养示范社区,优化社区助老服务站运营;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
各位代表,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代表区政府郑重承诺,高质量办好省、市、区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更直接地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定期开展政治体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落实政治责任,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重大斗争中经得住考验,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解决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是政府的分内事,要坚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做到谋事情从群众立场出发,干工作从群众利益着眼,搞服务从群众需求入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察实情、听民声,用心用情温暖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赖支持。
——把有限资金用在实处。直面区财政紧张这个现实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做到无预算不支付,严格实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今后,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支持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卡点,用于民生改善上,原则上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钱随事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各位代表,目标鼓舞人心,使命呼唤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拼搏,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城精彩篇章!
名词解释
1.一核四区七高地:大同市域核心城市;现代服务集聚区、创新生态试验区、市域治理示范区、幸福大同先行区;现代产业新高地、创新生态新高地、城市发展新高地、生态文明新高地、开放发展新高地、幸福民生新高地、共治共享新高地。
2.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3.小升规:指首次由规模以下升至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即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以上并进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系统的工业企业。
4.专精特新: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
5.六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
6.保交楼:指百姓购买的房子要按时交付,不能出现烂尾的现象。
7.两不一欠: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8.两小一府:小石子村、马家小村、代王府。
9.“四高”项目: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
10.四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4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再进位,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保持在8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65%,转型取得突破。第二步,到2027年,文旅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亿元,对全市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转型初见成效。第三步,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市比重保持在3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排名进入117个县区前5位,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基本实现转型。第四步,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亿元;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全面完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