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7日)

  各类风险隐患有效化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4万余次,查处一般隐患7500余项、重大隐患73项,全部整改到位。全面落实燃气安全排查改造任务。全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强化预算支出管理,构建厉行节约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迅速侦破“6·13案件”,抢险救援、房屋修缮、群众救助平稳有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人口分级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王庄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此外,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五经普、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国防动员、平安河东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值得倍加珍惜,更应久久为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区委直接领导,各方面支持帮助,全区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为河东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河东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总量与先进区相比还有差距,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闲置低效资源盘活速度有待加快;解放思想不够深入,创新性、前瞻性谋划工作有差距,融入新发展格局不够积极主动;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不够精准,为民情怀树得不够牢固;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较重;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需持续用力。对这些问题,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解决,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河东发展新局面。

  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一年,也是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河东实践走深走实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有信心、有优势、有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信心在于,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位谋划和全区80余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的接续奋斗。优势在于,有“拥站、沿河、临空、近海”的区位特点和丰富多样的发展空间。基础在于,有近年来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等重点指标持续高位增长、营商环境日臻优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长期努力。只要我们锐意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定能够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贡献河东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突破口,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主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塑造河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贡献力量。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新增就业1.65万人以上,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以上预期目标,和我区“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既把握年度工作特征,也锚定长远规划蓝图。志不求易者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实干担当、奋楫笃行,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为基、提质增效,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立足河东区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一体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与活力。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挥驻区大院大所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落户我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实现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00家,新认定各类专精特新企业5-8家。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与在津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探索组建天津中德智能电气电力产业学院。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放大科技中介技术转移作用,完成专利产品备案40项以上、开放许可专利10项以上,加快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落地生“金”。 推动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优化“翔东计划”升级版,打造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河东。推进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音乐艺术产业,建设“天音”特色演艺街区,落地吉里国际艺术区,推动棉3创意街区产业升级。

  全力推进产业焕新。巩固“6+1”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细分方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做优“地、电、核”特色产业,围绕“链主”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地成龙配套、延链补链,形成高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都市型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中航建产业园等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一机床等项目导入数字经济业态。持续推进智慧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城市物联网感知体系建设,推动完成智能共享停车、智慧社区项目,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及数据要素价值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渤海银行金融科技和理财业务拓展,促成更多类型金融机构落户我区,引进金融科技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6家以上。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新基金。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银企对接。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力争推动1家企业启动上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4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