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落实北京市高精尖重大项目库机制,兴谷智慧产业赋能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储备项目包装策划。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支持已落地的孵化平台做大做强,打造集孵化加速、金融支持、科创服务于一体的科创生态。深化中关村平谷园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园区从造厂房向造功能区转变。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谋划医药健康领域产业项目。
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智能制造供应链数字化赋能中心等项目建设,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建设村播学院和直播电商基地,实施“一村一直播”,培育“乡村网红”,把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引育一批数字农业、数字食品领域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集群。培育数字文娱产业,加强与网络龙头企业合作,做强云旅游、沉浸式体验、网红打卡等业态。立足电子产业发展基础,加强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接插件、感知设备等数字产品制造环节在平谷落地投产。围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引导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件事”改革,推动“一网通办”更加友好便利、“一网统管”更加高效联动。坚持投资项目审批与服务并重,深入推进工程项目“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深层次改革,着力改进“环节多、要件多、周期长”等问题,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夯实“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解决好通勤、就医、就学等重点诉求,让企业家心无旁骛投资兴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政策,分级分类服务后备上市企业,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拿地、用工、融资等难点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壮大。
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亲商、懂商、助商、成商”,高标准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创新实施平台招商、“雇员”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全员招商等,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平谷,夯实财源建设基础。持续做好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工作,抓好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深化落实“人才十条”,办好HICOOL农业科技和食品科技赛道活动,全球招引重点领域精英人才,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积极承接高级别外交外事活动,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用好“平蓟三兴”联席机制,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不断拓展交流合作领域。加强生态协同共治,推进泃河流域联保联治,落实跨区域森林联合防火机制,共同守护首都东部绿色生态屏障。轨道交通平谷线力争完成总工程量80%,加速推动承平高速(北京段)与京平高速改扩建项目建设。深化农文旅协同发展,加强与津冀产业园区对接,不断提升产业协同质效。聚焦国家东西部协作,与商都县加强联动,合力抓好市区两级协作项目落地。持续抓好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协作。
(九)建设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推进文明城区建设。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标对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测评体系,落细落实新版指标任务。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抓好创城公益宣传,深化文明村镇等群众性基层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治“五乱”[14],深化“光盘行动”等公共文明引导,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持续营造军政军民团结协作的浓厚氛围。
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抢抓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契机,深度挖掘、利用平谷特色文化资源,谋划落实一批重点项目,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平谷案例。高标准筹备乡村文化艺术嘉年华,创作高品质大地艺术,努力打造乡村文化艺术高地。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村里有个宝”、“四座楼”文玩核桃节等农事节事活动,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品牌。开发推广有平谷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博物馆正式开馆,深化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通过。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化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建设,促进“互联网+”技术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足时开放,开展“星火工程”等基层公益性演出,举办“桃花大舞台”群众文化展赛,举办“歌唱北京”“舞动北京”“阅读北京”等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至少800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紧扣“七有”要求“五性”需求,不断补齐高品质公共服务短板,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增进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福祉。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就业“三管”[15]原则,统筹推进助企稳岗工作,深入挖掘和增加优质岗位供给。落实好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措施,“一生一册”跟踪帮扶,确保平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着力抓好接诉即办。加强“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与接诉即办改革深度融合,深化“下交群评”,用好“四办”机制,切实提高解决率、满意率。用好“每月一题”,集中力量、奋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和历史遗留问题。加速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转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